在所在领域做最好的自己 “寻找杭州匠人匠心”向劳动者致敬!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5-03 07:40   

向劳动者致敬!

今年五一前夕,快报推出“寻找杭州匠人匠心”活动,希望以此让“匠心”成为“杭州制造”的内在支撑,让更多市民感受到杭州优秀“匠人”的独特魅力,向世界推介杭州“工匠精神”的硕果。

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3位优秀“匠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4月29日,杭州举行表彰大会,授予299人杭州市劳动模范,150个集体杭州市模范集体。评选每三年一次,是含金量和社会认可度非常高的荣誉,这三位就是市劳动模范获得者。

王征宇

穿越到800年前 和临安城聊个天

一张南宋临安城遗址复原图,放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二室主任王征宇的桌上,他每天都会看很多次。

那时的临安城,南跨吴山,北靠武林门,右到西湖,左瞰钱塘江。按照现在的位置来测算,北至环城北路北侧段的京杭大运河北岸,东至东河东岸,南至中河入钱塘江口,西至桃花河、古新河西岸,西湖东岸。差不多覆盖了整个上城区和一部分下城区。

王征宇说,他从2006年开始考古,到现在刚好10年。10年的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这张地图上。

普通人一眼看上去,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房子,看到的就是它现在的样子;王征宇说,他看过去,是它在历史中留下的老样子。

西湖文化广场,是最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方,王征宇说,每次路过,他都会想起,南宋时的这里还是一片湖,就挨着运河边,叫泛阳湖。湖边挤挤挨挨停满了船只,尤其是很多货船,把很多地方的货送到杭州来卖,来来往往,热闹得不行。

鼓楼,是餐厅密集的美食街。王征宇说,就在三岔口上,有一家餐厅的地下,挖出了南宋时的商铺。现在很多蛋糕店都流行“前店后厂”,用一面大玻璃,让客人清清楚楚看到蛋糕是怎么做出来的,这种商铺,其实早在南宋时就这样做了。

对王征宇来说,从2006年,进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10年里考古、挖掘过的工地,已经遍布杭州市城区。

“每一代的人都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他们的任务就是去分辨,去了解古人的生活场景。”

去年,王征宇说他觉得最有意义最喜欢的一个考古项目,是紫城巷古引水遗址。

紫城巷在西湖大道南山路口东北面,离涌金门很近,去年挖出了一个引水遗址,有水井、水沟、水管,是首次发现临安城内地下引水设施。

王征宇激动得不得了,“南宋人怎么喝水,一目了然!”

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民国,杭州人喝的都是西湖水,而不是现在的钱塘江水。那时候,主城区里处处有水井,井下则用水管直连西湖。

而紫城巷里挖出来的水管,居然还是木头做的,用的是松木,对半劈开,中间掏掏空,再用榫卯结构拼接而成。水沟里,还有铁钉,是当时用来钉木管的。水井里,找到的有动物骨头、鱼骨头、橡子,还有好多日用品。

比如漆木的发簪,可能是水井边洗刷掉进去的;长短不一的筷子,铜镀金的,可能洗碗丢了;还有3根掏耳勺,前端像个小勺子,造型跟现在我们用的几乎一样。

王征宇说,就是在考古挖掘的时候,把历史的痕迹一点点挖出来,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去年,作为南宋临安城遗址发掘保护的紫城巷古引水遗址、上仓桥临安城京城墙遗址,一起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而对南宋临安城的研究,王征宇说还将继续,考古不是一代人就可以做好的,要一代代去发现,记录越来越多,才能越来越了解我们的历史。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魏奋 刘云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