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这110名配套人员学成回杭,90名驾驶员也开始单放(独自驾车上路),并继续为上海服务了半年。
庞师傅说,那200个学员表现很好,那时候就有上海的乘客,在上海公交公司的意见簿上留下过一首赞美他们的诗——
月亮还未退场,末班的余热还未散光/头班的马达又在黎明前奏响/年轻的杭州后生,今日该如何起步奔跑/看一看电车的车容车貌,试一试制动是否达标/前者牵扯到黄浦江的面孔,而后者是人命关天非同寻常/365天就是365个责任,天打雷劈也不会随意叫停,绝不会叫我来迟了/早出场的车鱼贯而发,就像机械上的链条/准点把沉睡中的上海,徐徐地启动。
无轨电车就是杭州人俗称的“辫子车”,头顶上的电网线路不可或缺。去上海培训的200人中,就有线路建设的员工。在1960年6月10日,杭州第一条无轨电车竖杆工作开始,1961年4月全线建成。
1961年4月26日,杭州第一条电车线路开通,命名为“1”路,从城站始发,终点站为拱宸桥,全长12.5公里,途经葵巷、浙医二院、官巷口、湖滨、胜利剧院、西大街(今武林路)、武林门、半道红、沈塘桥、米市巷、卖鱼桥、娑婆桥、大关、紫荆街,共16个站点。
查询资料,在庞师傅说的1961年4月26日杭州无轨电车落成通车典礼上,时任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顾春林代表市委市政府讲话,同日起,1路改为无轨电车正式投入运营。新电车免费乘坐3天,并发放杭州电车通车纪念车票。
那时的电车 雨天时碰触金属栏杆可能会“麻麻”的
当时,从上海学习回来的200人组成了公交电车厂,就是现在杭州公交电车分公司的前身。
庞师傅说,后来乘坐电车的人越来越多,在上海学的调度就派上用场了。
“最早1路电车是定在南星桥发车,开到拱宸桥的,后来因为城站人多,就定在城站始发了,不过后来人慢慢多了,就开始延伸到南星桥,算是分段增加运力了。不过那个时候坐车的人多,比如南星桥过来,在城站就满了,城站的人上不去,那他们就有意见了。这个时候调度就提前安排,城站的调度打电话给拱宸桥的调度,比如你是拱宸桥发车的,拱宸桥的调度会让你不要去南星桥,直接在城站返回,那么城站的乘客就能运出来了。”
庞师傅说,自己的母亲也在1路公交车上做过售票员,不过时间不是很长。
“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的无轨电车,是由全国50多家单位500多个工人提供零件或者技术支持,在杭州发动机厂拼装起来的,叫西湖牌。第一批不超过20辆车,不过一直有个技术问题没解决,就是碰到雨天会漏电,当然也没那么严重,就是比如碰到金属栏杆、金属扶手,会被麻一下。虽然问题不大,但是心里有点慌的,经常在车里被麻,我母亲就有点受不了了,三四年后换岗位到后勤了。”
庞师傅说,母亲上世纪70年代在公交公司后勤岗位上退休后,他顶替母亲的岗位,进入当时位于西溪路上的公交客车厂。“我也做有关电车的工作,因为我的木工活好,车子里的木工活很多都是我做的,我们也生产过电车,1986年杭州自己制造的铰接式电车我也参与了,后来这批车也用到了电车线路上。”
看点其他新闻:“十三五”期间钱塘江畔将建一个金融大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