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岁的六公园英语角盼“回春”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6-03-21 06:48   

三十多岁的六公园英语角盼“回春”

昨天在六公园练习英语的人们

3月18日快报的《嗨,都市快报!》版上,读者马女士代表一群人说了一个计划。

马女士说,她的孩子经常在英语角学习,英语角发起人俞回春也会带着学生家长一起学。清明节快到了,这些学生和家长想在4月3日那天,一起去给俞爷爷上坟。

去年年底,我们从读者王阿姨的来信得知,俞回春老人于当年11月17日去世,享年93岁。王阿姨痛惜之余还告知快报,英语角由于噪声干扰,转成每周日活动了,有些朋友可能以为英语角搬走了,不来了,人渐渐少了。

说起俞回春老人,快报之前曾几次报道过——新中国成立前,俞爷爷在上海的洋行里当过伙计,因顾客大多是外国人,为提高销售额,俞爷爷有空就向店里懂英语的伙计请教,打下了基础的英文底子。

1955年,俞爷爷调到杭州针织厂工作,厂里产品要出口,经常要和外国人打交道,于是组织上安排会说英语的俞爷爷和老外沟通并担任日常翻译。那时候开始,俞爷爷边工作边读夜校,系统地学习英语。

退休后的1987年,俞爷爷逛到西湖边的六公园,遇到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交谈中,老太太知道俞爷爷会说英语就上前请教,后来她从一点不会英语到可以和外国游客大方交谈了,俞爷爷从此决定,在六公园发起英语角。

而马女士说,她女儿骆烨算是英语角的最直接受惠者。骆烨今年27岁,2006年参加中考失利,进了一所职业高中。暑假的一个周日,骆烨去西湖边散步偶遇俞爷爷。从此在妈妈的监督下,每个周日都来这里练习英语口语,风雨无阻。整整两年后,由于成绩优秀和英语口语突出,她被学校推荐到新加坡留学,毕业后留在新加坡文华大酒店工作。

昨天天气不错,下午,以六公园志愿军雕像为圆心的小广场靠东边的角落里,一群人正围着一位女性外国友人比划着什么。

这里,就是现在每周日举行的英语角了。

几个年轻人都穿着冲锋衣,背着双肩包,不断向外国友人抛出问题,人群中还有一部分已头发斑白,他们不甘落后,也在不断提问。

我凑过去听了一会儿,听出他们在讨论英国的饮食习惯、物价还有从英国来杭州的航班,话题转换得很快,几乎是一个话题刚刚结束,人群中立即就有人针对另一话题发问了。

昨天,给快报来电的马女士也来了现场,不过她没有马上加入英语交流,而是和王阿姨、项阿姨等几个人一道,商量清明节给俞爷爷上坟的事。

王阿姨手里攥着一张硬纸板,从纸板正面可看出它原本是一瓶枇杷膏的外包装盒,反面则写着“清明纪念俞大伯活动”,后面密密麻麻写了不少人名。

王阿姨说,这里一共是26个人,其中12个人背后画了一个小圈圈。

推荐阅读:

醉了!这家人竟在浙大紫金港草坪上吃火锅

杭州将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 多个城区试点

本周杭州天气先雨后晴 最低气温要降到5℃

你睡得好吗?至少三成浙江人睡眠有问题

《太阳的后裔》火热赶超《星你》女主同款成爆款

“这是目前报名的人,画圈圈的是确定要去的,其他人还要看具体安排,先待定。”

昨天,读者马先生来电说:他从1956年开始一直住在六公园附近,也常去英语角。他认为,英语角早在俞爷爷退休参加英语角的1987年之前就存在了,具体时间在1980年到1982年之间——改革开放后中国就有了学英语热潮,很多学俄语的人都改学英语。马先生的儿子,1984年起就曾在英语角练习口语。

马先生的儿子也说,他1984年从部队回到杭州,一直到1992年左右都坚持去英语角,自己现在还在从事英语翻译工作,还偶尔会去。他肯定,英语角最早并不是俞爷爷发起的。

昨天报名参加纪念俞爷爷活动的郑师傅也说,俞爷爷是把英语角发展起来的人,不过他确实并不是发起人。

郑师傅说,其实他自己来英语角就比俞爷爷早。今年59岁的他,那时还是小伙子呢,已经是英语角的常客了。

他说,记得1978年考上浙江农业大学,3月份上了大一,当时就发现有人在这一带用英语交流了。

“我们读大学的时候,学英语都很积极的。正好这附近大概一两百米的地方,原来的法院路上,开着外文书店。那个时候还没有双休,一周只休星期天一天,很多同学都会到外文书店看书、买书,一本英语小册子只要一两分钱,大家买了书后都会在附近

坐下翻阅。”

郑师傅说,当时大家见彼此手上都拿着英语书籍,久而久之,就会在这里用英语交谈一番,基本上上午九十点钟聚在一起,到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各自散开。

“这就是英语角的雏形,没有人刻意发起,是一帮有共同爱好的人自然而然聚起来的。一直要到2000年以后,英语角的时间才逐渐延长,人也慢慢多起来。”

“2005年以后的事情了!”一旁的项阿姨插嘴道,“2005年以后,有人到了中午还舍不得回去,后来还有人拿了点心来当中饭对付一下,然后时间就慢慢延长了,有时候天黑了还有人在!”

项阿姨今年66岁,是英语角十几年的常客,她原来在环北丝绸市场做服装和丝绸生意,一直想学会英语后把生意做大一点,比如做到她一直说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去。

十几年下来,项阿姨的口语已经相当麻溜,不用再做生意已经过上退休生活的她,仍离不开英语角。

项阿姨跟我说,现在来英语角的朋友还没有发展到线上,什么QQ群、微信群,都还没有建。“反正每个星期天,我们几乎是雷打不动在这里,刮风来,下雨来,下雪还来,甚至已经把它当作了一种生活习惯,每到星期天,哪怕不是来讲英语的,都要来这里报个到,露个面,聊几句再走。”

有些外国朋友,特别是在杭州上大学的留学生,也会定期来这里和大家交流。

没有固定主题、固定人员、固定时间,基本上从早上九十点钟开始,参加英语角的人就从四面八方汇拢到志愿军雕像广场,只要有一个人开始用“Hello”(你好)打了招呼,英语交谈就此开始了。

现场没有外国朋友指导怎么办?

“很简单啊,就去‘逮’呗,西湖边老外很多的,很大一部分参加英语角的老外都是我们随便‘逮’来的。”

项阿姨说,他们在西湖边“逮”老外,基本上就是先用“Hello”打招呼,然后对他们说上一句,“Over there,NO.6 park,English corner!”(那边,六公园,英语角!)基本上老外就明白了,感兴趣的就会过来。

王阿姨补充了一句,“俞爷爷就是这么招呼的,不过有时候外国朋友也会有戒备心理,看一大群人围上去心里也会慌,不要来的。俞爷爷就会耐心跟外国人解释,老外都会被他说服的。”

推荐阅读:

昨天你"竖蛋"成功没?春分这天真的有利于竖蛋?

杭州一位牛爸开发听写APP求解脱 网友点赞求升级

你爱我到底有几分?快来测测这份爱情风险评估表

叹为观止!跑酷兄弟在杭州飞檐走壁、花式空翻…

专家教你做"高效能"父母 每天和孩子一起做3件事

正说着,西湖边走来两位黑人朋友,项阿姨说,“我试试看去找他们!”

项阿姨转过身,跟他们打起招呼,其中一位跟她摆摆手,指了指手表,两人简单交谈了几句后,他们匆匆离去。

“哦,他们说在小广场的另一边已经聊了很久了,因为有事还要赶时间,今天来不及多聊了。”

马女士告诉我,自从小广场被广场舞“占领”之后(快报2014年曾做过报道,有一群从少年宫“迁”来的广场舞团队和英语角分别占据广场两端),人气就开始下滑了。原来,每个周日最多有一两百人来说英语,现在即便广场舞已经退出,但来英语角的也就几十人,而且比较分散,有时候两三个人就扎一堆,以小圈子的形式交流。“我女儿算是在英语角学习成功的一个例子,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三分钟热度的太多了。”马女士说,她也注意观察过,现在的英语角,年轻人只占一半或更少,而且大部分站得远远地听着,不够勇敢。

“没有一个人在后面不断鼓励、督促他们。俞爷爷为什么有名?就是因为他那个时候挑起了这个担子,不断督促英语爱好者勇于交流,也不断找来英语高手带大家。”

郑师傅在一旁点头。“英语学好就是要用的,不用一来浪费,二来马上就生疏了,还是要多多交流!”

下午5点,英语角人流渐稀。

马女士、王阿姨、项阿姨、郑师傅还在广场的一角商量。“我们还按原计划,4月3日(周日)上午9点在英语角集合,9点半出发,在一公园坐42路,到杭州陶瓷品市场站下,不坐车的可以骑车去。”

“中饭估计要在那边吃了,吃的东西和扫墓用品都自带,下午回来,还可以继续参加英语角。”王阿姨补充。

大家都点头同意。

如果你也想一起以英语会友,接过俞爷爷的接力棒,重振六公园英语角,欢迎加入。

推荐阅读:

杭州一位牛爸开发听写APP求解脱 网友点赞求升级

你爱我到底有几分?快来测测这份爱情风险评估表

叹为观止!跑酷兄弟在杭州飞檐走壁、花式空翻…

专家教你做"高效能"父母 每天和孩子一起做3件事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张超 文/摄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