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晚饭的材料全部检测
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
除了工作时间上的问题,检测过于耗时,也是检测点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在棚桥农贸市场,我们遇到了一位曾经使用过检测点的朱阿姨,“检测一棵白菜,最快的试纸要15分钟,使用精确点的仪器(农残检测仪),要花50分钟。”
朱阿姨说,做一顿饭起码四五样菜,如果全检测完,用试纸也要1个多小时,“这太不现实了,今天检测过的菜,未必明天就是同一批,明天如果还要再检测,花时间不说,别人还觉得你这个人有问题。”
钱江晚报记者还发现,检测的内容主要是农残、二氧化硫、甲醛、甲酸、双氧水、吊白块、硼砂、硝酸钠、亚硝酸盐等。而糖钠精、膨大剂等,并不在检测范围内。
建议从田头到餐桌都要严管
哪个部门不作为,就追责
结束了在棚桥农贸市场的体验,朱立新十分感慨。
“我只是一名超市粮油柜组的小组长,没有太多的路径去了解农产品到底安全不安全,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购买进口超市的有机蔬菜。我只能寄希望于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去年10月1日,新版《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新增加规定50条,从全流程监管到违法处罚,都做出了详细规定,力度非常大,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
但朱立新认为,只要有利益空间存在,而且没有一些强有力的措施,有问题的农产品还是会出现,“要让老百姓吃到放心食品,除了强有力的法律‘罚’以外,我想‘防’还是首要的。”
到底怎么防?朱立新多次跑农户、农产品市场、超市等生产、流通环节,通过自己的调查,把建议带到了这次两会上。
朱立新认为,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不能只靠自律和抽检。他的建议是:从田头到餐桌都将成为食品安全的严管区域:
首先,在源头上要确保农产品的安全,从开花、结果、采摘直至上市,监管部门要去落实每一期的农药成分检测。检测结果要成文,并形成该批农产品的成长记录;
有了这份记录,才能准入市场。进入市场后,也要进行跟踪检测,以免中间商为了自己的利益,有违法行为;
再次,检测部门在每一个环节要向公众提供检测的结果,同时要向公众在合适的时间段,免费提供检测设施;
最后,加大对出售农产品的违法成本,起到震慑作用。
“农产品从种植到消费者手里,相关部门每次检测后都要盖章,进行责任认定。如果哪个环节出问题,是相关部门不作为,就可以追责。”朱立新说,只有层层严格把关,才能杜绝不法分子钻空子的可能性。
看点其他新闻:史上最冷春节?没影的事 未来半月杭州基本不低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