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鱼、刮肉、敲打成泥、下水,鱼圆纯手工制作。
搭配绿叶菜、香菇等,清汤鱼圆是最常见做法。
我今天要说的东西,不是鱼丸,而是鱼圆。一字之差,相去甚远。
天南海北的鱼丸,大多口感Q弹,配料里有鱼肉也有其他添加物,恨不得能当乒乓球打。杭州本地的鱼圆,讲究的却是鲜嫩爽滑、吹弹可破,除了一点盐和味精,就是纯粹的鱼肉,做时颇费工夫,吃起来也得小心翼翼。
即便在今天,鱼圆基本还是手工制作,至少最终“捏”出来那一下,机器无论如何替代不了。因此,做鱼圆的店家也更多保留着手工作坊形式,藏身街头巷尾菜场集市,一开就是十几二十年,做的都是老客生意。
老杭州人过年,鱼圆这种讨口彩又好吃的食物,几乎是必备的。而那些平时不起眼的老鱼圆铺子,也会在年脚边排起长长的队伍。老板和客人往往寒暄打趣着,一颗白玉似的鱼圆和着清汤滚进碗里,要的不仅是鲜美滋味,更是一份几十年如一的交情。
纯手工打捏 一做就是几十年
老底子的杭州人,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往往都会亲手做鱼圆。从剖鱼、去骨、刮肉、打浆一直到最终捏出一个个鱼圆来,全靠一双手。工具也简单,一把菜刀,一把勺子,一双筷子,有时还需要一枚钉子和一把榔头,用来把鱼肉钉在砧板上,好将肉刮得更细腻。
不过,由于鱼圆做起来颇费手工,现在已没有几户人家还会亲自动手。那些坚持手工制作的鱼圆铺子,也就显得弥足珍贵。
其实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杭州城里就有了第一家要排队的鱼圆铺子。这家店如今还在,就是河东路上的聚乐园。
相比之下,中山南路的文记鱼圆店要低调许多。
这临街小店大约有5平米大小,只卖清汤鱼圆、素烧鹅、卷鸡这三个本地菜,已经开了整整20个年头。老板冯文是个地道杭州人,厨师出身,一直坚持纯手工。他只用菜场里捉来活的花鲢和草鱼的鱼尾巴,割鱼、刮肉、敲打成泥,然后下水。1斤重的花鲢鱼尾,大约能做出40颗鱼圆。
20年里,人来人往,无数杭州人吃过冯文的鱼圆。有些人刚吃上的时候还是小孩,如今已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些人当年还年轻力壮,如今已是满头白发。而鱼圆和小店就在那里,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