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账户”行得通吗
垃圾分类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如何把分类和居民个人利益挂钩,上海《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法规明确,上海将实行“绿色账户”,对分类好的居民进行奖励,当然分类不好的也将进行罚款。
但事实上,上海没有进行计量收费,仍延用过去的定额收费制,其实并未将分类与居民个人利益真正挂上钩。
中国社科院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副主任、长三角循环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杜欢政教授表示,法规有比没有好,有了之后在实践中可以不断完善。但制定法规政策容易,实现可持续发展则取决于政府的改革决心和力度。“绿色账户可以多加推广。”
另一个城市,广州,在上月将垃圾费收取方式作了改变,拟由现行的“上门收取”改为“随水费一起征收”,收费价格仍维持每户每月15元不变。有公共学者提出,一味收费是否引起反感?相比发达国家,垃圾分类管理都是寓于服务之中的,如日本对垃圾分类有严格处罚制度,大件垃圾不预约投放将被罚款,预约服务在前,罚款在后。
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社会发展处葛永明说,垃圾分类的实现归根结底还是在居民。在我省试点的垃圾分类村庄,大多建立村民自律制度,村民把垃圾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及其他规范村民卫生行为的相关要求一并纳入村规民约。每月检查一次村民垃圾分类收集及定时定点投放情况,检查结果全部量化到户并计分张榜公布。年终根据每户全年得分,分别予以不同等级的奖励。建立责任包干制度,每个村干部、保洁员负责卫生责任区的垃圾定时定点投放点巡查及责任区农户卫生保洁检查,对分区包干情况实行每月绩效考核。
在我省农村,目前已探索并实践了建立源头追溯等制度。为使垃圾能够“见袋知主”,监督农户的行为,对每只垃圾袋进行三级编码,一级代码为垃圾分类号、二级代码表示卫生责任区区号,三级代码表示户主代号,村保洁员可以随时发现哪个农户是否按要求进行源头分类,是否按要求进行定时定点投放。
“垃圾分类改变的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一代人的生活方式,需要至少20年时间建立垃圾分类各个体系,并使垃圾分类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杜欢政的名片上令人讶异地标注着“垃圾教授”几个字,他坦承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个人特征——研究、实验、试点、演讲、著书立说均与垃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