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了十多年的“钉子户” 是怎么改变主意的?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2-29 06:45   

请专业“和事佬”介入

“刚一开始,我没打算搬。前面(整治)这么多次都没解决,凭什么这次要搬出去?”陈大姐告诉记者。

事实上,从今年9月19日开始制定整治方案,至12月15日最后一户地下住户搬离。天水街道仅用了87天时间,解决了困扰皇亲苑居民长达十余年的问题。

其中,下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下称调委会)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史梁告诉记者:“我们总结了以往的整治经验,靠街道、行政执法等部门出面沟通,租客的抵触情绪肯定大。”

于是,街道请来了调委会。在组织归属上,这是一个依法设立,专门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在民间,一直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请他们作为第三方,上门做沟通工作,再合适不过了。”史梁说。

一户一方案解决

杨晓清就是调委会的工作人员,被分配驻点皇亲苑,专职与租户、房东沟通。

虽然有前期的宣传工作,但当她叩开一户户的家门时,还是得直面抵触情绪。“太便宜了,这种地段,200块租个10平方米的地方,哪里找去。”杨晓清说,“所以,沟通就是要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

毕竟是专业“和事佬”,与地下室的住户们拉家常交朋友、帮他们参考地段找房子、帮他们找房东对房租讨价还价、帮他们搬家,杨晓清根据每户的特点,逐一制定了具体劝离方案。

地下室租客中,还有两批较为稳定的人群——几十位环卫工和保安。“这些人有单位,那我就去单位找对方领导沟通,还帮助他们申请些补助。”杨晓清告诉记者。

通过天水街道的一份汇报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在劝离过程中,民情走访小组,走访小区业主80余人次,地下室住户260余人次。一周七天全勤,每天从白天做到黑夜。

“有时走访一家租户,就要说上两三个小时的话。谈完婆婆谈媳妇,得说服每一个人。”杨晓清说。

而本文提到多次的住户陈大姐,对她的劝离工作,就是杨晓清负责的。

“我一开始是打算做钉子户的。”陈大姐告诉记者。杨晓清不仅对她讲道理,还带她看事实——小区的环境、其他地下车库的杂乱、其他住户的抱怨和担忧。看完后,再找陈大姐聊天。

“几次沟通下来,我意识到,这不是我一家的问题。大家不搬走,这个小区(环境)是搞不好的。”陈大姐说。

搬离地下室后,陈大姐将皇亲苑内的小套出租。又在隔壁单元补差价,租下了一个中套。“一室一厅变成两室一厅,一家五口现在是够住了。但如果不是她(杨晓清)这么耐心,事情和道理一起跟我讲,这笔房租我是真舍不得拿出来。”

记者点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87天,把遗留了十几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给解决了。我们梳理天水街道的工作方法发现,沟通和换位思考成为重要的路径。

在这次的劝离过程中,管理者不仅把法律关系挑明了;同时站在租户的立场,把租住地下室的种种不妥给说透;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记录问题、帮助解决的诚心和效率,最终换来了租户们的配合。

拆迁问题不是一拆了之,很多事看来似乎是小事,但在住户看来却是大事。

这次皇亲苑地下车库群租问题之所以能成功解决,是因为职能部门把百姓的难题和困境真的装在心里,不仅诚心诚意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还真心实意和他们一起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办法。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蔡怀光 文/摄  编辑:沈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