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钱塘江曾经的记忆和念想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1-21 06:21   

那些年,六和塔下曾有一个全天候的天然游泳场

那些年,萧山人坐渡船过江,卖粮食蔬菜、活禽鱼虾、针头线脑

那些年,他们一声声的喊潮声是江边最温暖的风景线

那些年,钱塘江曾经的记忆和念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六和塔游泳场实景。照片由原六和塔游泳场场长张英杰提供。 本报记者 魏志阳 翻拍

“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长600多公里的钱塘江在你心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会如何用笔描绘它、保护它?

从2011年起,全省6万多人次参与了“同一条钱塘江·百里彩塘”活动,在钱塘江堤画新衣,为保护钱塘江尽一份心,共有7500多人次来到江边,完成了7.5 公里的海塘彩绘。

今年,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共同发起,由浙江省绿色科技文化促进会(绿色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杭州管理处承办,2014“同一条钱塘江·百里彩塘”浙江省青少年海塘创意绘画活动再邀请大家来钱塘江边留下画作。

今年特别增加了口述钱塘的环节,征集“我和钱塘江的故事”,主办方将从中选择10个故事画成彩绘,留在钱塘江边。今天我们记录的3个主人公,他们生活在钱塘江边,和钱塘江有着不解的缘分。

光影流转,流走的是钱塘江澎湃的波涛,留下的是杭州老百姓挥不去的记忆与念想。所以他们的故事,值得你我分享。

六和塔游泳场

三十载美好光影流转

如果有人跟你说,杭州有这么一个地方:全年风景如画,内设商场、餐厅、茶室,夏天可以在天然游泳场畅游一整天,其它季节可坐着手划船、快艇赏景,冬天还可以在轮滑场上一展身手。你会不会觉得这里很高大上呢?

71岁的老杭州张英杰说,这样的地方确实存在过,它的名字叫六和塔游泳场。

这个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天然游泳场,在1994年因之江路扩建等原因,划上历史的句点。

1968年,25岁的张英杰风华正茂。从那一年的夏天开始,他被单位借调到杭州市航海俱乐部主管的六和塔游泳场当救生员。6年后,他正式调入成为专职救生员,并负责管理游泳场,直到1993年。

游泳场一年只开放夏天的3个月,每天开两场,一场上午9点到中午11点,一场下午1点到4点。入秋后,工作人员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游泳场并没有固定人手。

那时一场门票只要3分钱,相当于杭州人早饭买的一个烧饼或一根油条的价格,实惠得很。

与现在的室内游泳池不同,当年的游泳场,简单来说就是用浮标在江面上“画圈而成”。投入小、维护成本低,老百姓又喜欢,游泳场的生意也红火。人最多的时候,游泳场一天要接待上万名客人。

游泳场虽不大,却是时代最鲜活生动的缩影。

第一次重要的改变,就是全天一票制。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几个大学生游了一上午没有尽兴打算下午继续游。可当时场外没有可以遮阳的地方,把他们热得挺难受。于是他们大着胆子找到了张英杰,希望可以留在场内等待下午场开放。

的确,那时杭州只有两路公交车往返于游泳场和市区之间,一般来这里游泳,肯定是全天的出行计划。于是,考虑到大众需要,张英杰拍板,改成了全天一票制。同时,游泳场做起了小卖部和快餐生意,解决了就餐问题。

第二次改变,是增加夜场,还拓展了游玩项目。增加夜场,同样是应了百姓的要求,有部分游泳爱好者是在市区上班来不及赶过来的,或是觉得室内游泳池收费较贵的外来务工人员。夜场开放,价格实惠,同时解决了这两类人群的问题。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在那时,小伙子小姑娘思想都挺保守,所以救生员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教游泳学游泳可以,可要是有谁在水里嬉笑打闹,拉来扯去,我们可是像家长一样,要吹口哨警告的哟!”

此外,在游泳场的经营上,工作人员也下足了功夫。游泳场依六和塔而建,美丽的自然风光不能虚度。在游泳活动不开放的季节,场内还推出了自划船、快艇游览江景的娱乐项目,冬天天气实在太冷,大家还可以在场内的旱冰场里玩轮滑。这一切,即使是在20年后的今天看来,也十分时尚。

时间的指针转眼来到了1994年,在张英生离开这里一年后,游泳场成为了历史的记忆。

12年后,在热爱游泳、热心体育事业的张英杰的发动下,每年夏天“横渡钱塘江”的活动得以恢复。如今,每年横渡钱塘江的人数从最开始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大家能够重新享受畅游钱塘江的乐趣。

现在,张英杰是杭州市水上救生协会秘书长、浙江省水上救生协会常务理事。年过七旬的他,还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如果在各方面条件都适合的情况下,我希望钱塘江的游泳场能够再开,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再体会体会这老底子的快乐!”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裘晟佳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