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沉浮,雷峰塔藏经砖砚回家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4-10-31 07:32   

    收藏是为了喜爱,更为守护

    最终要物归原主,物得其所

    那么,砖砚又是怎样来到杭州博物馆的?

    在岳王庙里有座风波亭,这小亭子里面放着8段奇特的断木头,乌黑锃亮,硬得像石头一样,叫 “精忠柏”。相传,南宋大理寺监狱里风波亭(现杭城庆春路小车桥附近)旁的古柏树,在岳飞被害那天突然枯死,僵立不倒。人们认为这是因为英雄枉死,天地草木为之同悲,因此称它为精忠柏。事实上,这种柏树化石在古生物学上称为“硅化木”,形成的时间在1.2亿年以上。

    “精忠柏其中一段,就是我父亲捐赠的。”朱德天说,20世纪40年代,嘉兴有一户人家放出风声,要出售一段精忠柏,叫价十多根金条。朱孔阳害怕这些宝贝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但一时间又凑不出这么多钱,就托人带话:“浙江朱孔阳要的。容我半年筹款。”随后朱孔阳变卖家中一些藏品,终于筹齐款项,得到了这段精忠柏。

    1979年前后,朱孔阳将精忠柏捐献给了杭州。

    1981年,为表示感谢,时任杭州市委第一书记陈安羽邀请朱孔阳吃饭,并聘请他担任杭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饭桌上,谈起雷峰塔重建,朱孔阳很激动。他表示,自己亲眼目睹了雷峰塔的坍塌,也希望能够为雷峰塔重建出一份力。“等雷峰塔重建时,若能把这块砖砚嵌入修复的雷峰塔,或是作为文物展出,都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朱孔阳说。

    可惜的是,朱孔阳老先生于1986年4月1日辞世,而雷峰塔的重建竣工已是2002年10月25日。

    朱孔阳曾说:“我收藏文物,是因为自己爱好,也是为国家守护文物。而最终它们都要物归原主、物得其所。”朱德天一直把父亲的这句话记在心里。在父亲去世后,他将父亲收藏的文物整理归类,将他们捐献给各个博物馆,尽量使其得到比较好的保护。

    2010年11月20日,钱江晚报曾著文《94年漂泊,李叔同〈断食日志〉手稿回家》,当时,朱德天将《断食日记》义捐给虎跑李叔同纪念馆。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杨晓政 本报实习生 程思羽  编辑:易晔
返回
近日,1934年出生在杭州龙翔里三弄2号的朱德天(现居上海)老先生,将一块老雷峰塔藏经砖砚义捐给了杭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