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孔阳在西湖上亲睹塔塌
“原本站着的老衲笔直坐下了”
朱孔阳1892年出生在上海松江,是著名的金石书画家和文物鉴赏家,与刘海棠、高络园并称“沪上海陆(络)空(孔)”。青年开始,他居住在杭州龙翔里一带,在青年路上班,他在杭城也比较有名气,延安路和解放路一带大店的店铺招牌,一般都请他和周承德两位先生题写。
上世纪20年代,西湖湖滨一带六大码头,每个码头都有一个船霸,朱孔阳与他们都熟识。1924年9月25日(农历八月廿七日)午后,朱孔阳请了其中一个船霸阿毛划船,跟妻子一起去探望湖西的一位朋友。
船行到西湖湖中,阿毛突然大声叫:“朱先生,快看!雷峰塔怎么回事?”朱孔阳顺着阿毛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不远处的雷峰塔飞出一群群的鸟,但群鸟并不飞远,只绕塔盘旋,只几秒过后,塔顶开始冒出几尺高的灰烟。不一会儿,塔身上半部如被斧劈成两半,向两侧外翻;只外翻了大约一秒,两半又合拢,从塔顶部分向塔心陷塌(非鲁迅笔下的倾塌)。
“随着一声轰然巨响,好比一位站着的老衲,一下子笔直坐了下来,”朱德天说,“我爸爸生前曾说,当时亲眼看见雷峰塔倒塌而又能把这一幕讲述出来、传到今日的,恐怕人数不多。”
朱孔阳当时简直惊呆了,赶紧命阿毛转向雷峰塔划去。船抵岸时,雷峰塔土堆旁已经聚集了许多人。朱先生随手捡了几块砖块回家作为纪念和见证。待他回家后仔细查看这些塔砖,发现其中的两块竟是藏经砖——两块砖短侧边的小孔内,一共藏有3卷半经书。
20世纪60年代初,朱孔阳将其中一卷装裱成手卷的经卷捐给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收藏。另外的两卷半在文革中痛失。
1924初得,1974复得
雷峰塔藏经砖砚身世曲折
雷峰塔坍塌时,捡砖的人可不止朱孔阳一个,永康的姚允中先生曾先后三次去塔址翻捡,发现了一块藏经砖,并将它改造成砖砚。
大约在1924年底、1925年初,姚允中找到朱孔阳,给他看了这块砖砚。朱孔阳大为称赞:“如此一来,既记录下了雷峰塔倒塌前的样子和倒塌的全过程,又能赋予这块经砖新的使用价值。”朱孔阳前时自己捡到的砖头已经送了友人,看到这块砖砚爱不释手,作为后生的姚允中,就把砖砚送给了朱孔阳。
文革时期,这块命途多舛的藏经砖砚在抄家时与其它文物一起被收走。1974年,才终于又回到了朱孔阳的手上。当年83岁的朱孔阳老先生感慨万千,便请黄怀觉先生在带孔一面的短侧边刻下“雷峰塔砖藏经之孔,云间朱孔阳,年方八十三”几个字。
黄怀觉先生是当时的一代治石泰斗,杭州灵隐寺的五百罗汉碑刻、舟山普陀山的历代观音宝像,都是他刻的。他的儿子是当代“碑刻圣手”、国家一级美术师(资深教授)黄良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