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杭海路的地下,埋着一段古海塘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3-05-30 08:03   

石块间的小孔被灌注铁水,凝固后石块就固定在一起。

古海塘底部,还能看到不少露出一截的木桩。

专家判断:这段古海塘应该是明清时期的“鱼鳞石塘”,乃杭州人的独创

小孔灌铁水、缝隙塞“胶水”,古人防水防渗漏的筑塘技术很强大

相关部门表态:此处古海塘遗迹,不仅要保护还要展示推广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这是唐代诗人罗隐笔下的钱塘潮。

钱塘涌潮蔚为壮观,可古时也曾害苦了两岸的老百姓。不过,聪明勤劳的杭州人也想出了抵御潮水的方法,那就是修筑堤坝,也称海塘。

可惜的是,这些坚实的古海塘,由于江道变迁、治江围垦等原因,现存无多。据了解,现存的钱塘江古海塘包括北岸海塘和南岸海塘两部分。

不过昨天,本报热线接到一条让人怦然心动的读者来电:在杭州老杭海路的一处空地上,发现了一处古海塘,据说年代久远。

挖地数米

埋于地底的古海塘露了真容

在老杭海路一处矮墙围砌的空地里,记者终于发现了读者所说的古海塘遗迹——

这是一处已经深挖下去近4米左右的大土坑,乍一看貌不惊人,但细看下去就能发现土坑里别有“洞天”:一个上窄下宽,呈梯形建造的建筑物出现在土坑里。建筑物已露出土层,所能看见的部分共有10层,看起来就像一段阶梯,每一层都由几乎一样大小的长条形石块堆砌而成。

记者目测估计,每块石块大约长1.5米左右,宽40厘米,厚30厘米。我们注意到,在梯形建筑物的最上层,石块与石块之间还有凹槽拼合而成的小孔,而石块与石块紧贴的缝隙之间还有一些白色的物体。

来到建筑物的正面,我们发现了更有意思的情况,原来梯形建筑物石块堆叠的方式也有讲究。从上往下,我们看到第一层石块是横向排列放置的,第二层则变成了竖向排列,第三层又变成了横向排列。在所见的10层里,条形石块都是如此这般横竖交错叠放的。

还有一个发现也挺人费解的,在梯形建筑物正前方的地面上,还有不少深埋于地下的木桩,这些木桩刚好露出一小截在地面上。

这些木桩究竟有什么作用?这个梯形建筑是否就是古海塘?我们了解到,这块空地将用来修建九堡文体中心。于是记者找到了负责单位,杭州市江干区文广新局。

文广新局的凌副局长告诉记者,这个梯形建筑就是古海塘遗迹。记者目前所见的,正是文广新局请来文物考古专家进行初步勘察的结果。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王丽/文 吴崇远/摄 梁津铭/制图  编辑:高婷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