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蔬菜大棚种植方式费时、费力,投入多、产出低,已经跟不上时代了。”在大棚里,老郑向记者传授他的种植理念。
“蔬菜生长最关键的是适宜的生长环境。如果我们种植模式不对,就会影响品质,我们要控制好光、温、水、肥、气,调节蔬菜生长环境,这程序复杂着。”老郑说,冬暖大棚一边有泥墙堆砌着,坡度高,自然采光好,而像茄子就是一种需要高温度的蔬菜,这样品质就会好。
站在大棚里边10分钟,记者已经感觉身上 出了汗,室内的温度有25℃之多。老郑说,北方的冬天特别冷,为了保证大棚高温,每天下午他就要给大棚盖上草帘御寒,到第二天早上8点多左右才拉起。
耕作歇地合理分配,图个更好收成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大田种植,到利用农业新技术、规模化、产业化运作的日光温室,生产方式的转变,不仅让这片沉寂已久的黄土地获得了新生,也让村民找到了致富的门路。
老郑给记者简单地算了一笔账,“种大棚蔬菜,我这俩棚一共占地三亩,每亩能收入两三万,比种庄稼多得太多了!”
老郑说,春节期间,茄子的价格卖得比较好,2.5—3元上下浮动。一般到了夏天,茄子产量高,价格就上不去,最便宜的时候只能卖1毛、2毛左右,那会儿他就拔苗歇地,准备2个月以后的种植。
“施肥、灌水、翻土,都是为了来年作物的养分供给。”老郑告诉记者,土地休养也是一门学问,得有耐心,等待土壤恢复“活力”。
眼下老郑一年的纯利润能比上大城市的高级白领,提起大棚种植使自己逐渐致富,老郑的喜悦溢于言表,黝黑的脸庞绽放出憨厚的笑容。“我就是胆子大一些,种植往精细做。”
临别,老郑执意塞给记者几只茄子尝尝,“全部无公害蔬菜,放心吃,吃得好记得跟杭州人民说一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