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忠 摄
新华社杭州10月15日电 仅在前3天里,就有8项世界纪录被超、39项全国纪录被破。纪录刷新的频率之高,令第八届全国残运会游泳比赛的观众大开眼界。
1人多次打破纪录的情况屡有发生。浙江选手杜剑平在男子50米蛙泳SB2级比赛和50米蛙泳S3级比赛中两次打破全国纪录。陕西选手夏江波则在女子50米蛙泳SB 2级和50米自由泳S3级两项比赛中三次超越世界纪录。
同一比赛中的多位选手均破纪录的情况也不罕见,冠、亚军同破纪录的也已上演多场。在13日上午展开的女子50米自由泳S6级比赛中,福建选手柯丽婷、辽宁选手卢冬和湖北选手江福英分列前三名,同时打破全国纪录。
泳池频破纪录,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残疾人游泳项目有其特殊性,分组较多,纪录自然也多;另一方面,残疾人游泳项目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起步都远远晚于健全人游泳项目,自然提高的空间也大。
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近年来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的进步。首先是队伍壮大。本届残运会游泳比赛总裁判长、国际级裁判、残奥A级裁判王炎告诉记者,1994年为了准备北京第六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疾人运动会,全国残疾人游泳选手只有上百人。而这次比赛有330多名运动员参加,“要不是有名额限制,参加选手还要多”。
16年间全国残疾人游泳选手翻了近两番,原因何在?王炎认为,这是残疾人选手更为自信的体现,过去残疾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体,但是现在他们心态更为自信。
另一方面则是训练更为科学。残疾人学习游泳有许多想像不到的困难,与教练的沟通就是一大障碍。王炎说,随着执教时间的增长,各省市残疾人游泳队的教练们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不断积累执教经验,与弟子们的磨合更为默契,训练水平一高,自然就出成绩。
队伍壮大和训练科学的背后,则是全社会对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关心。各地政府对残疾人事业加大投入,很大一部分投入到残疾人体育事业——残疾人最重要的康复领域中去,这就为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了更好的物质保障。而公众对残疾人体育事业也充满关注,像本届全国残运会游泳比赛6天的4000多张免费门票,不到两天就被绍兴市民争抢一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