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隐私你得把篱笆扎紧
“合理地征集个人信息,我们都愿意配合的。问题在于,征信机构要对这些信息合理使用并加以保护。”近日,本报《财经三人吧》栏目刊登了深度对话——《不当隐私采集,你有权拒绝》,两位嘉宾解读了《征信管理条例》的亮点,引起不少读者的共鸣。
九成网友曾遭遇信息泄露
看了本报报道,家在下沙某楼盘的小米打进记者电话诉苦,称每天都会接到五六个自称是设计公司、装修公司的电话。“我房子买了没多久,最近并不想装修。”小米对此很烦躁,却又没有办法。
在本报财经三人吧QQ群里,不少吧友都表示遭遇过信息泄露。“最夸张的时候一天要接到五六个电话,邮箱里更是每天都有垃圾邮件,都快被整得神经衰弱了,一点安全感也没有。”吧友“小南瓜”说。
有门户网站曾开展了一次有关个人信息泄露的调查,结果显示,90%的网 友曾遭遇个人信息被泄露;有94%的网友认为,当前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非常严重。
有专家提醒,市民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填写个人资料时尽量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需构建完整法律法规体系
很多时候,你的信息被卖了,你根本不知道是谁出卖了你。因为在现实生活里,在网络上,各种个人信息被泄露的机会太多了。
相关律师表示,法律规定了“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但是,当你发现你的信息外泄时,取证也是一个难题。你想证明你的信息是某一机构泄露出去的,用什么作证据呢?
“构建一个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全面保障。”上述律师说。
互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