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积极打造国家级戏曲传承发展示范区
一部中国戏曲史,半部在浙江。浙江是传统戏剧大省,数百年来戏曲一直流布在这里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推进我省戏曲传承发展。
《意见》提出要加强越剧、婺剧、绍剧等代表性地方戏曲剧种发展规划,提高全省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整体保护发展水平。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以浙江为核心的中国越剧文化中心,到2020年,率先建成国家级戏曲传承发展示范区。
那么,今后我省将如何有效有序地推动戏曲传承发展工作?又会提供怎样的政策支撑?近日,记者采访了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结合案例对《意见》进行政策解读。
56个“非遗”整体保护
【典型案例】省文化厅在杭州、绍兴、金华三地联合举办的“浙江省传统戏剧经典剧目展演”,包括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五女拜寿》、浙江绍剧团《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浙江婺剧团《白蛇传》等9台经典大戏及瓯剧、姚剧、新昌调腔、宁海平调、台州乱弹、西安高腔等濒危剧种8个传统折子戏、越剧名家流派唱腔音乐会先后展演,在传播普及浙江传统戏曲艺术的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广大戏曲观众的观演需求。
省文化厅负责人表示,我省戏曲传承发展工作将贯彻“四个坚持”的基本思路:一是坚持整体保护。兼顾不同戏曲种类、所有制戏曲团体和戏曲传播形式,实现全省现有的56个戏曲非遗项目整体保护与发展。二是坚持创新发展。深化戏曲院团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在尊重传统、保持底色、遵循规律的基础上,鼓励剧目创新、流派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三是坚持分级管理。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工作体系,分级落实、逐级考核,实现不同戏曲种类的个性传承和属地保护。四是坚持协同配合。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政府职能部门间协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戏曲传承发展,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生动局面。到2017年6月,浙江将完成全省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建立省级戏曲剧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同时也要振兴地方戏曲,打造“戏曲小镇”“戏曲谷”等,抢救濒危剧种,支持浙江戏曲走出去。
“戏曲浙军”呼之欲出
【典型案例】浙江戏曲团体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全新活力。浙京“五朵金花”、小百花“新生代”、杭越“五朵梅花”、浙婺表演新梯队,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年轻艺术群体在全省各地竞相涌现、争奇斗艳,浙江戏曲艺术呈现出后继有人、充满活力的可喜局面。自2005年以来,我省实施青年戏曲人才培养“新松计划”,累计实施150多个项目,发现、培养和资助青年戏曲人才1500余人,努力打造一支崇德尚艺、服务人民的青年戏曲人才队伍,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