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创业者少看管理类的书
最好多看“特别惨烈、对人性有挑战的故事”
有人问冯仑: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他回答:是不装。那么,你最痛恨别人的缺点是什么?他说:装孙子。
在地产界,冯仑和任志强、王石等大佬齐名,是著名的“92派”(指1992年邓小平南行后成长起来的一批企业家)。1991年,他和王功权、刘军、王启富、易小迪、潘石屹在海南创业,开始做地产生意,史称“万通六君子”。冯仑是六君子中的带头大哥,当时不过三十出头。
后来,六人分家,各霸一方。这段经历被冯仑写进那本著名的《野蛮生长》,那是近年来卖得最火的商业书之一。
3月6日,冯仑的行程是这样的:搭早班飞机,落地杭州。上午在杨公堤那边有两小时的赛艇训练。下午到杨梅岭租来的场地录制脱口秀。
当天气温10℃,冯仑只罩了一件薄夹克。1点40分,他先和摄制组在拍摄场地的露台上一起吃了顿简单的农家菜。两位对谈嘉宾,一位是自己出来创业的90后“富二代”,一位是开发女性卫生棉条的男士。4点多,访谈录制完毕,冯仑继续录个人部分。在十来名工作人员的围观下,他坐在西餐桌前,用筷子夹拨刚烧好的西湖醋鱼,然后开始说预定的串词。摄制组为他请过一名老师,专门纠正他讲话看人、不看摄影机的毛病。
拍完后,冯仑自嘲:是不是很像“孤寡老人”?编导安排他拍外景,要边走边说话。他有点小抗拒,但还是照做了。6点多,这位著名地产商又背着双肩包,出现在满觉陇路的山道上,形单影只地走了好几回,趁太阳没落山完成补拍。有路人问他:你是什么明星?
晚上冯仑自掏腰包,请大家在四眼井的一家饭馆聚餐。一屋子人,冯仑坐在最里面的桌角,吃得很少,不停招呼大家:“你们吃饱了吗?让服务员再上几个‘硬菜’,来个红烧肉。”
后来,他才要了一碗米饭、一杯白开水,泡着吃。那天听到不下一百个段子,最让人过耳难忘的是以下这个:年三十晚上,冯仑和刘永好通电话,“老哥,你在哪?”“在公司。你呢?”“我也是啊。人都走了,钱都发了,就我一个人还在这儿。”
冯仑问我们:“你知道当老板最怕什么?最怕过年。”年过完,冯仑早早去上班,一个人都没有。他转了好几圈,才发现,自己记错了日子:离正式开工还有两天。
【冯仑的读书经】 所有的书都是生存指南
冯仑把所有的书都当作生存指南。因为读书就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高阳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是冯仑最早的商界生存手册。他还买过曾仕强评点胡雪岩的录音,天天在车上听。
上世纪90年代“万通”发展陷入瓶颈时,他找来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让大家看,告诉他们要耐心,在没有想出办法之前不能变成“天京之变”。那段时间,他还专门研究了英国人贝思飞写的《民国时期的土匪》,以及《水浒的组织架构》《中国土匪大结局》,以免重蹈覆辙。这才有了后来传为佳话的“六君子”以商人的方式和平分手。
冯仑五十多年的阅读史,大致可梳理如下:小学看《史记》,初中看《小逻辑》,中学看文言文和王力的书,大学看《资本论》(他曾对记者表示:在他的灵魂里,三分之二是马克思主义),做生意后看《道德经》和《孙子兵法》。
看《金瓶梅》,他得出个结论:西门庆就是个民营企业家。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点与线》,他看了不下20遍,得出结论:一个人硬要证明这件事“有”,那么一定是“没有”。
他的不装也体现在读书上。在一份他给创业者的书单上,有《马桶的历史》这样的书名。他告诉创业者,少看管理类的书,最好看“特别惨烈、对人性有挑战的故事”,比如《教父》《古惑仔》。因为人生面临很多困境的时候,管理学教材教不了你,而这类书能让你知道真实是什么。比如你的朋友和老板在做事中间拿回扣,老板也是哥们,你江湖道义怎么把握?你合作伙伴的亲戚干了坏事,这个伙伴来求你,你怎么处理?
他有过一句鸡汤式的名言:如果一个人喜欢历史和哲学,心就会变得强大无比。早在南德谋职时期,作为“第一副手”的冯仑,曾在老板牟其中生日时,和王功权一起凑钱买了一套《资治通鉴》送给牟。
闲暇时,他也读一些“无用之书”,比如搜罗来的线装书,“字特别大,还有眉批”,讲抑郁症和资讯焦虑的书,讲黑夜和痛苦的书,讲死亡和感官之旅的书。
用他的话说,读书的境界就该是:等你看完一本后,“这本书就没有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