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杭州2月25日讯 羊年新春,开设在浙江图书馆一楼大厅的“读书是福——王伯敏先生著作展”吸引了众多喜爱读书的人。2014年末,在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与浙图主办的王伯敏著作捐赠仪式上,王伯敏先生亲属将他一生撰著的60余本著作无偿捐赠给了浙图,同时捐赠的还有王伯敏手书的“读书是福”匾额。
浙图馆长徐晓军说,近年来向浙图捐赠著述及手稿的名人越来越多,目前签名本、手稿等系列专藏已初具规模。为了对各方捐赠的文献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浙图在王先生捐赠的基础上首次推出“名人捐赠图书专柜”,通过设立专柜集中收藏,并为捐赠者提供展览等多种服务,一方面使捐赠者珍贵的文献得以更好地保存与传承;另一方面吸引更多人来了解并关注,更充分地发挥这些文献的社会价值。接下来浙图将积极争取有意愿的捐赠者,引导更多的文化人捐书。
展厅里,王伯敏先生的儿子王大川深情回忆道:父亲曾说起过一则轶事,说他怎么判断一个人的学问大?看借书卡。1952年,王伯敏住在外西湖,常常跑去浙江省图书馆借书——借书要填背后的借书登记卡,常常会看见相熟的名字,出现第一多的是沙孟海,第二多的是张宗祥。张宗祥是浙江省图书馆馆长,二人认识得比较早;王伯敏又通过张宗祥拜会了沙孟海,正式的约见,就是在浙图3人坐在一起,当时张先生70岁,沙先生52岁,王伯敏28岁,正是三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