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津父母在医院附近租了间出租屋,抢救那些天起早晚归,在ICU门口守候,踱步、顿足,朝里头望望,同样地,期盼女儿好转。 在规定的探视时间里,妈妈擦掉眼泪坐在病床前给女儿喂食:“津津,你听不听得到,爸爸妈妈来了。你要好起来......” 但奇迹没有发生,1月29日凌晨,王津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经抢救无效被宣布脑死亡。 在ICU病房门口等待的时候,王津妈妈见过不少关于器官捐献的宣传。女儿被宣布脑死亡后,她拨通了红十字会的电话:“我是农村人,懂得不多,但我知道有很多尿毒症的患者需要肾脏移植,肾源很少的,我想帮女儿做个决定。” “孩子走了,我们很痛苦。她一直是个善良的好孩子,把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让生命在某种意义上延续,给我们一个念想......她一直是热心的孩子,会同意这么做的。” 受捐者情况怎么样? 他好不好,出院了吗? 省红会及西湖区红会工作人员为王津家人联络好王津肾脏捐赠事宜后,2月20日,前往王津父母所住的出租屋进行了探望。 这是间一层出租房,空间逼仄,屋子里客厅与小床被一个柜子隔开。 夫妇精神状态很差。一进门,王津妈妈迫不及待发问:“他(受赠者)情况怎么样?出院了没有?他现在好不好......”她哭哑了嗓子,这是她唯一的念想了,问着问着却泣不成声。 “我们会及时帮您了解,现在对方也仍在住院,还不能进行手术。您多休息......”大家安慰眼前这位失去女儿的妈妈,再多言语总是无力,“这是您女儿的证书、慰问金,不管怎么说,留个念想吧。” “噢噢。津津每年放假都要在外面打工的......”妈妈转身往床边坐下。“我们还想以后会不会留下后遗症......我们两个什么准备都没有。”她声音越来越轻...... 柜子那边,王津爸爸给大家倒好开水,一个人呆呆地在客厅踱步,沉默不语。他看了眼妻子,又往门口去站着,出神。 王津爸妈说,不想让女儿孤零零留在杭州,将女儿遗体带回了老家。 今年春节,家里仍健在的老人们跟大家坐在一起,老泪纵横。 津津年纪永远定格在了20岁 学校授予她特殊的“毕业证书” 王津住院期间,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一直牵挂着她。 “她是个爱笑的女生”,体育部马敏航老师回忆说,“在校篮球队,她不是主力,但我对她印象很深,很细心温暖的孩子。” 王津喜欢篮球、足球。她很愿意为大家服务,在自己兼职之余为球队做了很多后勤保障工作。 得知王津抢救无效的消息,这位平日里看着五大三粗的体育老师在电话里嚎啕大哭,“我不相信啊,这么一个懂事的孩子,怎么就没了。” 在王津生命的最后时刻,学校为她赶制了一份特殊的“毕业证书”。浙外东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屠立达,在病房为王津授予了这份饱含哀思的“毕业证书”。 1月31日晚,器官捐赠仪式在浙医一院举行,在向王津进行最后告别后,她被推进手术室。花样年华永远地停留在了20岁。 在给孩子的追悼词里,有这样一段话:“王津,这个年纪永远停留于20岁的年轻大女孩,她的一生是那么让父母欣慰。我们都非常爱她!我们永远把她放在心上!” 自2015年起,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成为中国器官移植供体的唯一合法来源。西湖区红十字会积极开展三救三献工作,推动遗体器官捐献宣传。 截至2019年1月,西湖区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达34人,捐献器官14个。 当我离开,愿爱留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