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本报08版报道了《萧山湘湖挖出千年古墓群 以两汉时期为主 出土文物900多件》的新闻,2月20日,著名史前史学家、西泠印社理事、浙江省考古学会会长毛昭晰和浙江省文物局原副局长、西湖申遗专家组组长陈文锦等十几位专家,到湘湖现场走访调研,并提出建议书,建议保护茗山、菊花山。建议书中提到,西湖龙井的部分茶种来自湘湖茗山原生茶种。
萧山湘湖茗山有茶叶种植传统且品质优良,早在宋代就以“山多茗”而著称,明朝也有相关记载,风靡宋代的斗茶文化的斗茶地有一处就在茗山。
此次茗山考古出土的文物里也发现了各朝代茶器,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杭州南宋文化的范围和深度。参与挖掘鉴定的多名专家根据这次考古中发现的线索,提出了新观点:名扬中外的龙井茶,其部分茶种是由茗山原生种迁移过去种植的。
《浙江通志·茶叶专志》主编阮浩耕说,宋代杭州地区最有名的茶是西湖茶区的“白云”和“香林”,而当时越州(现绍兴地区)最有名的茶是日铸、卧龙和湘湖边的茗山茶。当时的茗山茶至少是和“白云”“香林”齐名的。明代之后,“白云”和“香林”演变成了西湖龙井,茗山茶则变成了湘湖龙井,它们同是龙井的源头。
阮浩耕说:“现在我们讲龙井的概念不光光是西湖龙井,它在省内有三大区域,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湘湖龙井就属于钱塘产区,它的源头就是茗山茶。”
杭州文史专家丁云川也通过查阅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茗山茶是可以和西湖龙井媲美的:“民国23年(1934年)湘湖师范校刊《锄生》第一卷第三期张履薄《湘湖茶叶》一文载:‘湘湖的茶叶,为真正的中国种,然而因长久的关系,有各种的变种,阔叶种、细叶种和高种、短种之别……’可惜的是,这种茶叶现已无处可寻,我们应以此为戒更加珍惜当地流传下来的茶文化遗存。”
除了肯定了茗山上宝贵的茶文化遗存,专家们还对茗山、菊花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了探讨。
民国《萧山县志稿》载:“湘湖四面皆山”,专家们认为,湘湖周围群山和湖形成一个完整的景观,其重要性可类比为西湖的周围群山,西北的茗山、菊花山,也是湘湖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