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清在工作中。(资料照片)
1月20日,张海清收到第12本证书——2017年度“绿宝藏”垃圾分类观察行动的优秀观察员。
他的身份很多,但最为人知晓的,还是用写字板发声的“无声民间河长”。因为任命民间河长的第二个月,他就因喉癌开刀,切除了喉部,不能说话,脖子里戴着套管。
拎上写字板,戴上红袖章,每天下午3点过后,他都要出门巡河一小时。这已经坚持了8年多,雷打不动,风雨无阻,甚至半夜里也会去河边荡一圈,看看有没有人在网鱼、电鱼。他用写字板和手机“写”出上百条治水意见,解决了不少治水难题,多次在省市治水大会上收获感谢。
张海清在2009年搬进丁兰街道的后珠辰秀家园,这个小区周围河道遍布,丁桥一号港、二号港、大农港、东风港都紧挨在小区周边。河离家近,他就跟这些河绑在了一起。2011年,张海清担任了杭州市河道监督员,当上了丁桥二号港的民间河长。那时,这条河道一头通,另一头断头,河水发青、发臭,河岸边杂草丛生。小区居民平时都要绕着走,更别提去散步了。
如今,经过多次清淤、治理,漫步河边已置身公园。张海清写道:“整个丁兰的水系都活了,流动起来了。水清了,鱼来了,鹭鸟、野鸭来了,连对水质要求很高的河虾,鲳条儿、太阳鱼都有了,可比美西湖。”河岸边设置了钓鱼台,平整了游步道,种植了30多种绿化植物,每个季节开不同的花,饭后居民都习惯在这里散步。
在“无声河长”的推动下,越来越多民间力量加入护水队伍。16名义工组成的“丁桥大姐护水队”两人一组,就近认领,肩负起巡护丁兰11条河道的担子。每天早上和下午,有时买菜回家,有时吃完饭散步,有时骑车路过,大家总能见到她们巡河的身影。
“现在,我每个月还会抽时间带着一群孩子去巡河。告诉他们我们为什么要治水,讲我平常巡河是怎么做的,发现问题可以向谁反映,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护河队伍,现在我们丁兰的‘河小二’队伍已经越来越壮大了。看到下一代能理解治水的重要性,我心里太高兴。”张海清背后的全民护水力量,是一支老幼中青都有的队伍。
民间有发声,政府有回应。
张海清写道:“我除了用写字板‘说话’,有个更厉害的反映问题渠道,那就是我们‘江干爱河人’微信群。”这个微信群由江干区治水办建立,把社会各界爱河人和区里治水相关部门负责人集合在一起。“我们可以随时交流巡河、护河的事情,反映河道水质情况,提供违法排污线索,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处理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盲区,使河道管理更有效。”张海清回忆,有一次他在勤丰港奉母桥边,发现有个工地把污水接了根管子直接往河道里排,他把图片、信息发到微信群,10分钟不到,城管执法队员赶到现场,与他一起找到源头,后续处置情况及时向他反馈。
“反映问题能及时得到处理,对我们爱河人来说,才有成就感。”张海清感叹,这个建立年数有点久但一直很活跃的微信群就像一个治水大家庭,把民间护水力量和政府部门紧紧连接在一起,因水而通,为美好的明天一起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