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11月1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杭州市余杭街道是浙江省唯一的“双千年古镇”,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2014年,街道范围内排查出104幢C、D级危房,至今仍有不少老人居住其中,安全状况令人担忧。近日,中国之声对此进行了报道。昨天,杭州市余杭区做出回应,将加快治理改造进度,尽快劝离危房居住人员。
走进余杭街道的直街,明显感到这条老街的年代感,几乎每隔一小段距离就能发现一间或者一整排饱经沧桑的老房子。其中,不少房子的墙体已经发生倾斜。直街住户表示,“明显可以看到,墙已经歪了,里面已经这样。我93岁的老妈住在这里。没办法,我们以前住在外面的。楼上住不了,全部漏了。”
从直街拐到吴家弄,情况更加糟糕。吴家弄3号目前住了三户人家,这幢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房屋如今显得十分破旧。在雨水的冲刷下,墙体外的石灰早已剥落,多处裂缝清晰可见,而从屋子外面看,高于屋顶的墙体已发生了明显倾斜。住户史大爷介绍,往后面看,这堵墙不像样子,原来还有石灰,现在石灰都已剥落,下起大雨来比较危险。
类似史大爷这样的住户并非少数。2014年,余杭区住建局曾委托第三方对社区危房进这行排查,结果鉴定出危房104幢。史大爷家也是在这次排查中被鉴定为D级危房。鉴定报告显示,余杭街道共有C、D级危房104幢,其中C级危房24幢,D级危房80幢。
根据《危险房屋鉴定标准》,D级危房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构成整幢危房,已不适合居住。但实际情况是,104幢C、D级危房中,完成改造的只有14幢,不少老人至今仍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危房里,安全状况令人担忧。
对此,余杭街道城建科工作人员徐蒙解释,余杭街道存在的危房体量较大,排查结果出来后,街道和社区进行了入户调查,确定房屋产权归属和使用情况,并向住户解释了街道的解危计划。危旧房改造的责任主体是房屋产权人,而老屋的产权性质复杂,住户意见又不统一,导致解危工作进展十分艰难。“我们目前也在通过社区做住户的工作,不是我们想改造住户就愿意改造,要通过解释、沟通,毕竟是他们的房子,也要住户同意、配合。”
据介绍,除了已完成改造的14幢危房,余杭街道近期将对26幢危房进行改造,还有17幢危房已经达成改造意向。杭州余杭区住建局副局长陈勇表示,下一步,将加快与剩下47幢房屋产权人的沟通,提升治理改造进度。“鉴定报告书虽然明确要求人员搬离、房屋拆除,但老百姓找不到合适的去处或者自己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没有及时撤离,下一步,我们会根据这种情况督促镇街,按照鉴定报告的要求,让老百姓及时撤离。”
余杭街道城建科科长孙卫告诉记者,对经鉴定需要搬离的人员,会尽快全部劝离,临时过渡期间,还将给困难家庭发放临时过渡费。此外,街道会强化对危房沉降、裂缝、倾斜等方面的监测,及时掌握危房的变动情况,最大程度地保护住户的使用安全。作为街道层面,对于这些比较危险的房子,第一已经下发搬离通知书,第二对于紧急情况,组织街道相关人员进行劝离,特别危险,劝离还是不听的,街道可以强制搬离。对危旧房的治理改造是个系统工程,街道将做好综合整治的文章,以点带面,将危旧房治理和余杭古镇历史风貌保护结合起来,传承历史文脉。整个余杭街道作为一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老街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水、电、绿化、消防通道进行系统的完善。把危旧房改造和城市功能的完善城市活力的打造结合起来,完善功能,导入新的业态,传承一个历史的文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