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联席会议 国学诵读每周公益课 居民群众的关注点就是我们服务的着力点
司马一民:做好民生服务是社区的主要任务,蓝桥社区是怎么做的?
裴瑛华:民生服务事关居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既要都照顾到,又要抓好重点,就是居民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难题,我们要千方百计解决好。
司马一民:蓝桥社区居民群众最关注的难题是什么?
裴瑛华:是小区几个楼盘硬件设施问题多,给居民群众带来生活不便和安全隐患。
司马一民:这确实是个难题,涉及开发商、物业管理等,不好办。
裴瑛华:是很难办。社区党委反复考虑,征求了居民群众和多方面的意见,认为要建立一个解决难题的机制,才能通过有效的协商解决难题。社区党委牵头建立了由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楼盘开发商组成的“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逐步完善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参与的良性循环运作体系,进一步拓宽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的渠道。
司马一民:这是社区管理的一个创新。
裴瑛华:社区坚持以居民利益为导向,更好地为居民服务为宗旨,坚持理顺关系,在坚持服务好居民的同时也坚持服务好企业的原则,一方面,在督促物业做好服务的同时,及时化解和居民的矛盾,充当好“润滑剂”角色,成为物业公司坚强有力的后盾;另一方面,当业委会、开发商和业主产生矛盾时,社区积极主动架起沟通桥梁化解矛盾。
司马一民:“四位一体”机制怎么运作?
裴瑛华:在制度建设上突出一个“实”字。建立“四方联席会议制度”等一套有效的规章制度,明确职责,有效监督,确保解决问题有实效。半个月一次,四方定期碰头,一一梳理汇总半月以来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分头落实,限时反馈,有效监督,做到居民诉求件件有回复、事事有落实。畅通社区热线、QQ群、社区微信、民声回音壁等多种民意反映渠道,针对平时出现的单个问题,一经发现,采取“一事一函”的形式及时跟进处理。
司马一民:实施“四位一体”机制效果如何?
裴瑛华:“四方联席会议制度”实施以来,四方各司其职、同心协力,处理解决了小区不少重大问题。如督促物业、开发商解决了电梯滑梯、不平层、关人等严重问题,落实自来水管大面积漏水听漏修复,补种整合公园绿化等;由业委会投入45万,修缮完成73个单元厅;建设启用地下自行车库6个,实施更换75个电梯机房门;落实街道智能门禁系统改造工作,更换了单元门;提升改造了小区监控设施,更新了小区围护栏等。四方联动、和谐共处、共建共赢,小区的硬件设施和环境面貌逐步完善,居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引领社会组织成为民生服务的新载体
司马一民:新江花园社区社会组织很活跃?
唐慧燕:新江花园社区党委在抓好民生服务各项工作的同时,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引领社会组织成为民生服务的新载体。社区注重积极培育发展由群众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区社会组织,涉及文化体育、综治城管、志愿服务等多方面,不断为居民提供专业性强、针对性强、适应性强的贴心及个性化服务,特别在文化惠民方面亮点纷呈。
司马一民: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现在越来越多了。
唐慧燕:是的。新江花园社区比较注重居民精神文化的需求,举办过很多文化活动。2013年7月,在党员杜慧娴老师带动下成立“里仁学堂”国学公益诵读点,社区免费提供场地等多方面支持。2015年,坚持每周四晚学生及家长们相聚在社区教室诵读国学经典,共开课近30次,还继续开办了第三届“读圣贤经典、享智慧人生”暑期公益读经夏令营,有2000多学生和家长参加了这些活动。
司马一民:公益活动能够坚持几年不容易的。
唐慧燕: 2015年,根据居民的要求,还开设了“邻里讲堂”成人课堂,以中医养生文化、小儿健康推拿等为主题进行授课,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好评,听讲的有6000多人次。
社区有一个“新江文体艺术团”,开展“七彩一周”课程,日日有活动,瑜伽、交谊舞、合唱、民族舞、太极……内容丰富多彩,颇受居民喜爱。2015年新江博艺舞蹈队多次参加市、区、街道表演,被评为江干区示范群众文化团队,新江歌咏队被评为星级群众文化团队,瑜伽队积极参与东城文化艺术节、西湖国际瑜伽文化节表演,获优秀团体称号,社区也荣获杭州市特色文化社区荣誉称号。
司马一民:除了文化类的社会组织活动丰富,还有哪些社会组织的活动?
唐慧燕:公益志愿类社会组织发展壮大。2015年在原有“六者老人”日间巡逻队的基础上,又成立一支由党员、热心居民组成的夜间巡逻队,每周一、三、五晚开展夜间巡逻,深化“平安家园”建设,同时启用志愿汇服务登记平台,让每位志愿者刷市民卡登记积分,用奖励兑换方式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服务管理,目前在册志愿者近500人,志愿服务2365个小时。
协同社区管理类社会组织成效显著。由小区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老党员等组成社区和事佬协会、民情接待室等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调解,今年共调解涉及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环境问题等32起,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邻里和睦。
从社区感受社会的温暖
司马一民:社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
宁白:社会学家认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神经系统的末端。人们生活在社区里,从住、行、医、教、助老、帮小、安全、就业,乃至丰富生活内容、提升生活品位,都需要社区的帮助和服务。人们便在这样的帮助和服务中,感受着这个社会的温暖,使之成为评价这个社会的标尺之一。
现在,社区工作人员都是年轻人,不少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缺少对社会的认识,也缺少生活的经验,社区千头万绪的工作该如何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确实是个大问题。
司马一民:您对社区做好民生服务有什么看法?
宁白:民政系统的一位领导说过,站在社区的工作岗位上,必须要有放眼社会的大视野,认清“鸡毛蒜皮”的大意义。只有这样,才会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才会主动去发现居民的困难,去了解他们的诉求。以高标准、严要求,把问题想在先,把预案立在前,无数的小事,在没有成问题前就解决了。这就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
司马一民:社区工作者也需要有职业精神。
宁白:有爱心、有情怀,是做好社区民生服务的保证。这是一位社区先进工作者的体会。社区工作中,平时接触的对象,大多是老人和一些弱势人群,他们小事多、烦事多、难事多,如果心怀爱心,就会耐心倾听,就会尽心去帮助解决。否则,一碰到麻烦事,就难免脸难看,话难听,更不用说去帮助办好事情了。冷冰冰的关系,居民哪还能感到社区该有的暖意?社区工作者的爱心,串连着社区与居民的情感热线。
年轻的社区工作者,要虚心学习群众工作方法,提高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这是做好社区工作的钥匙。无论是老社区还是新社区,不同社区的居民,有不同的困难和诉求,人的差异,还会表现为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达,性格的不同,也会考验社区工作者的耐心。因此,社区工作者要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只有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在沟通、交流、协调、落实上学习各种方法,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