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别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捐献遗体、器官的做法,在捐赠人中,老年人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而他们选择遗体捐赠的理由不尽相同,有的是想让自己的生命发挥最后一点作用,有的是为了让经济困难的病人能有一个被治愈的机会。
2月8日下午,家住留下街道东岳社区的徐天锡老人在117医院去世了,他的子女遵从父亲生前的遗愿,将徐老的遗体和眼角膜分别捐赠给了浙大医学院,以及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据了解,今年81岁的徐老,年轻时,去过边疆地区支援建设,那时他总是抢着做最脏最累的活。1974年,徐老调回杭州工作,虽然工作条件不好,但他很知足,退休后也非常热爱生活,平时老同事有啥病痛什么的,他总是起个大早,跑前跑后地招呼着。
徐老第一次有“器官捐献”这个想法,是其妻子蔡挺秀的弟弟去世后,做了遗体捐赠安排。当时,徐老就对妻子说:“我走了以后,你们也把我的遗体全部捐出去吧。”
听到丈夫这么说,蔡挺秀很震惊,在她的思想上没法接受这样的决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她才理解了丈夫执拗的做法。
“徐老技术过硬、为人很低调,我们单位的老同志都还在怀念他。”浙江地质勘察院的老严说,“做了近20年同事,他一直是一个不计得失的人,他说过捐赠遗体,是想让自己再发挥最后一点作用,而据我所知,眼角膜捐出去后,当天就帮助了一个患者。”
除了徐老,在下城区三塘北苑社区还有一位庞阿姨,不久前,刚去红十字会签下遗体和眼角膜捐献志愿书。
庞阿姨,今年57岁,老家在天台,平时和老伴余大伯一起生活,大伯腿脚不好,庞阿姨一直悉心照顾他。
“我是背着老伴出来的,他到现在还不同意我去捐赠,说是人没了,遗体要拿去折腾,太遭罪了。”庞阿姨说,虽然现在老伴和小姐妹都不赞同自己的做法,但她相信他们总会理解她的。
庞阿姨,从小家里穷,生活得很艰辛。她觉得人没了以后,能做点好事挺好的。
“我不清楚自己的身体器官将来能帮助多少人,但我能想象得到一个濒临绝望的家庭重拾希望时的喜悦。”庞阿姨说,“我想让那些经济条件不好的病人能够有被治愈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