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淡珍阿姨为山里的孩子穿上新棉鞋。
还有50双既新潮又防水的棉鞋,寻找最需要它们的人
前几天,清波街道工作人员蒋成杰、定安路社区社工武庆,向记者报料:定安路社区有个“彩虹制作社”,成立有十年了,她们每年都会制作一批棉鞋送给孤寡老人、贫困儿童等,事情很感人……
来自温州永嘉最西部大山里11岁的小姑娘麻娅琼,也许不会想到时尚的雪地靴有一天也会穿在自己的脚上。12月15日上午,浙江省爱心事业 基金会举办的“彩虹计划”公益活动现场,当清波街道定安路社区“彩虹制作社”的王玲萍阿姨亲手为她换上那双美丽的蓝底白花靴时,她开心地笑了。
活动当天,包括麻娅琼在内的30位山里孩子,都收到了这份馈赠。尽管阿姨们一再让孩子们别把棉鞋脱下,可还是有不少孩子悄悄换上了破旧的单鞋小心地把新棉鞋包好,放在身边。
“明年我们打算做更多的鞋送给更多的孩子。”“彩虹制作社”发起人俞淡珍阿姨说。
一针一线 缝出时尚缝进温暖
今年是“彩虹制作室”成立的第十个年头,这个2003年由定安路社区的退休大妈自发组建的爱心组织,每年都会制作一批棉鞋送给孤寡老人、贫困儿童等。“一开始做了30双棉鞋送给福利院的老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马上送去了100双,最多的时候我们做过300双棉鞋送给四川贫困地区的孩子。”说起十年来的经历,俞阿姨很是自豪。今年她们一共做了120双棉鞋,上个月刚给省残联送去了30双。
棉鞋上的一针一线凝结着社区居民的爱心。俞阿姨介绍,鞋面都是从社区居民捐来的旧衣服中挑出的好料子。“我们把要用的衣服洗干净、晒干,厚一点的就做鞋里子,差一点的就做鞋面。”为了让鞋子更舒适,她们现在还常常自己掏钱买鞋底材料和做鞋里子的海绵。
俞阿姨说,她们平时“流水作业”,分工明确,你剪料子,我做鞋面,她缝鞋底。算下来,做一双棉鞋,平均每个人要花两天时间。“别看我们年纪大了,眼光还是蛮时髦的,”俞阿姨“自夸”道,“今年特地做了20双雪地靴,希望给孩子们带来点惊喜,鞋帮子高,穿起来也更暖和。”俞阿姨说如果效果好,明年要加大雪地靴的“产量”。
与时俱进的还不止是雪地靴。“以前我们缝鞋底的时候都是从底下穿针引线的,这样留下了针孔,鞋子不能沾水,不然水会从鞋底渗上来。现在我们改进了,都是沿边上一圈缝合,底面没有孔缝,不怕水了。”
50双棉鞋 寻找需要它们的主人
问她们这样做累不累,制作社“元老”之一的毛红军阿姨说:“我一直教育小外孙女要有爱心,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我这是给小外孙女做表率,言传不如身教嘛。”毛阿姨今年76岁,眼睛有黄斑,看东西有些模糊,“就像隔了一层纱”。其他人常劝她:“毛阿姨,你眼睛不好,要注意点了。”可她还是坚持每天都来做鞋子。
在位于定安路133号的“彩虹制作社”所在的房间里,记者看到还有五六个大纸箱,里面除了鞋子,还有一些棉衣、棉服和帽子,俞淡珍笑着说,“现在还剩下50双棉鞋要找主人。我们几个天天看报纸、看电视,甚至还开通了微信,就是为了寻找有需要的人。也请你们帮忙找找。”
如果你知道哪里有需要这些爱心棉鞋的孤寡老人、贫困儿童,可以致电0571-87801322联系“彩虹制作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