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 记者 胡鸿 吴女士的女儿今年高考537分,去年这个分数排在108765名,今年已经排到了116624名。前后相差8000位。经过几次家庭大会,现在女儿的志愿填报基本有了眉目。
过程中,吴女士做了两个关键性的决定,一是原本计划拿去年最低录取线为520分的专业保底,现在决定再降10分,其次,原定填报30个专业作罢,现在决定填50个专业。 首选杭州,最远考虑江苏 吴女士一家是地道的杭州人,对于女儿的志愿填报,有很深的本土情结。对女儿的志愿填报奉行一条总原则:最好不出杭州,杭州不行就省内,连宁波也觉得远,跨省除了江苏一带,其余地区均不考虑。 吴女士站在女儿的未来发展更深一步地分析,“大城市的集聚效应那么大,让孩子留在大城市,不是比中小城市机会更多吗?杭州已经是全国前列的城市,所以除非有特别好的机遇,不然也不必去别的大城市打拼了。” 她笑着说,“不论跑到哪里都要回杭州来工作,当然越近越好。”比如某大学的桐庐学院,开车只需要一个小时,成为吴女士的首选一批院校。志愿填报,虽然父母意见占了主导,但是吴女士说,每一个决定还是充分征求过女儿的意见。 女儿估分在550分左右,与现在出入20分左右,其中数学和英语落差较大。“如果再高个20分,可选择的余地就大多了。”吴女士举例,因为这20分之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杭州本土的独立学院,与这些最理想的选择擦肩而过。现在退而求其次,只能选择江苏、绍兴、嘉兴等地的学院。“要在杭州上大学,几乎不太可能。” 武汉也有不少优秀的学院,汉口学院、之江学院等某些专业在全国能排得上名。吴女士摇摇头,一票否决,“不方便,最后还是放弃”。 专业优先,保底专业再降10分 在这个基础上,然后是专业优先。 前一年的专业最低录取位次,在填报的时候,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但今年这个价值缩水了。吴女士毛估估:“保险起见,目标选定了一些去年最低录取为530分左右的专业,降低了7分左右。”女儿所在的学校也早已将历年的专业录取最低分数线发给她,作为参考。 在研究专业、院校之前,全家人对女儿成绩的排行有了一个基础的判断,“排在我们前面的有六万多人,我们后面有四万多人,女儿的名次处于二段线中下游。” 吴女士说,很明显地感觉到,今年二段线抢中档学校的人多了,原本计划拿去年录取线为520分的专业保底,为确保女儿读上喜欢的专业,现在决定再降10分,增加选择面。 女儿选考考了生物、技术、地理,梁女士发现,女儿这档分数对应的学校对选考成绩几乎不作要求和限制,所以专业跨度可以很大。“一些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只要求技术成绩,所以女儿基本都能报。” 商量专业方向时,一家人首先听女儿意见。女儿高中生物学得不错,偏向理工科专业。所以,财经类、市场营销、秘书、师范、人力资源等专业,一概没选。首选计算机、建筑类、互联网、物联网、环境资源、生物工程等,其次是德语、意大利语等语言类的专业。 宁缺毋滥,最多填50个专业 做过粗略的筛查,吴女士基本锁定了上海建桥学院、江苏大学下属的综合学院,当地的独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嘉兴学院等独立学院或者民办院校。“公办的二本院校够不上,基本不考虑了,学费不高的省内独立学院,是最好的选择了。” 起初一家人最大的矛盾在于,80个志愿要不要填满。 “一开始我筛选了二三十个志愿,觉得再多也没必要看了,但孩子爸爸认为,今年竞争激烈,把志愿尽可能多地填满,更保险。”吴女士说。 一些学校老师都建议她填满80个,但她觉得没有这个必要。“在一个女儿不喜欢的专业上浪费四年时间,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高,这完全没必要,宁缺毋滥。”吴女士坚持,最终圈定50个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