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不会上网、不喜欢智能手机、没有支付宝……“互联网+”时代,老年人碰到的“新”看病难问题怎么破?11月22日,快报“市民观察团”推出社会管理领域第二题,帮老龄化社会寻找更有效的助老方式。
观察员有话说
倪大伯,72岁
实在不行,我只好向年轻人学习上网
这件事对我来说也不轻松啊
“身体不好,经常要去医院看病,几个三甲大医院都是常客了。”大伯自嘲。
“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一般都是打电话挂专家号的,因为早起去排队身体也吃不消。我一般先打114,让他给我转到我要挂号的医院;有的医院有自己的预约电话,我也会打去挂号。但问题都是一样的,电话经常打不进,或者打进去也挂不到号!”
像很多老病号一样,倪大伯有自己比较熟悉和认可的医生:“有一次,我从下午3点不停地打电话挂号,55分钟后电话才通,一问,想挂的专家号子已经没有了。”
倪大伯用的是老人机,只有最简单的打电话接电话功能,自然没有也不会“支付宝”等网络支付方式。
“虽然可以让孩子们帮我挂号,但是他们上班都挺忙的,帮我挂号电话还要打来打去,不大方便,我又觉得因为自己看病的事影响他们的情绪,怕他们担心,所以也很少找他们。”
倪大伯也享受过智慧医疗的好处,他在医院里学会了往市民卡智慧医疗账户充值,这样可以减少排队。
“这个我一定要好好表扬,很方便,我非常喜欢。不过,有几家省级医院还没有开通杭州市民卡智慧医疗的账户,还是不方便。”
“我已经连续几个星期挂不到我想看的专家号了,我就是想呼吁一下,让我们老人看病方便点,号子好挂点。实在不行,我这只手机只好去换成智能手机,向年轻人学一下手机挂号,这件事对我来说也不轻松啊。”
叶阿姨 50+
应该努力让老人享受智慧医疗的便利
不要让新方式方法把事情搞复杂化
叶阿姨刚退休,原先是市中医院心血管科的医生。
“现在看病真的不难,智能化机器很多,电脑记账,智慧医疗一条龙服务,等的时间也缩短了,跟以前比省时又省力。”对部分游离在智慧医疗之外的老年群体,叶阿姨觉得,应该努力教会他们使用、享受智慧医疗的便利,而不是去设置更多的新方式方法,把事情搞复杂化。
“最近这几年为什么还是有人在说看病难?主要是三方面原因,一是病人越来越多了,因为人的寿命越来越长,再加上进入老龄化社会,看病的老人群体也在增长。我这个心血管的专业,病人就是以老人居多。我以前上班的时候,一坐下就起不来,上厕所都要跑着去;第二是‘二孩政策’放开后,妇科和儿科成了‘人气最旺’的地方,医院、医务人员的增长赶不上备孕妈妈、孕妇、新生儿增长的速度;第三是医院要发展、盖新大楼,老病人走到新大楼里,走来走去弄都弄不灵清,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叶阿姨分析。
叶阿姨提了很多很实在的建议,比如,医院多设置一些志愿者,教老人们学会使用自助挂号、网上挂号;
比如,政府多组织开展一些健康知识的教育,有些人看病几天感觉没好急着又来看了,其实治病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重复来看病也是浪费医疗资源;
比如,预防医疗也需要重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体检,这些都可以从源头上缓解看病难。
看点其他新闻:
今年双11投诉比去年翻一倍 维权促销是热点
杭州市区昨天下雪子了!今天久违太阳终露脸
杭州第18条市级商业特色街"花落"余杭塘栖老街
雷峰塔游客一年"打赏"2万 白娘娘用不上
杭州高科技公司食堂揭秘 神级美食靠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