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让我们来关注早发性老年痴呆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庭
这不是死别,是更残酷的生离
插图 甘晟
三四十岁,正当壮年,这个年纪的人,在外是单位的中坚力量,在内是家庭的“顶梁柱”。
然而,生活中总是难免出现一些例外。有一种“早发性老年痴呆症(在65岁之前起病的老年痴呆症)”就制造了很多这样的例外。
她叫徐翔英,今年才45岁,精明能干的她家里家外都是一把手,却因早发性老年痴呆症住进了杭州市七医院老年病科。以目前的医学进展来看,她再也找不回原来的自己,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有人说,忘记何尝不是最好的解脱。但对于家庭来说,“顶梁柱”的慢慢倾倒,转而变成一个沉重的负担,曾经最亲密的人,却一点点丧失理性和情感,这不是死别,却是生离。
今天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让我们走近徐翔英一家,一起来关注早发性老年痴呆病患者这个特殊的群体。
与她同病房的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
徐翔英住的是一间大病房,那一屋子里有10多张病床,一眼望去,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这些老人们,丢失的除了记忆,还有运动能力,一天24小时,就这样流逝在病床上。
徐翔英在其中显得特别扎眼,远远看过去,她年轻多了。但是,走近了,才发觉,她根本没有觉察到我们的靠近。
“大姐,你好,我来看看你。”我又朝她靠近了一些,轻轻地问了一声好。
徐翔英终于微微侧过脸,用直勾勾的眼神看着我。一秒、两秒、三秒……10秒钟过去了,她就这样看着我,却没有任何回应。
“那么你认识这个人吗?”我指着站在一旁的她的外甥女沈小素继续问。
还是那个直勾勾的眼神,但我注意到,她的眼睛略微眯了眯,脑子里似乎在极力回想些什么,但最终眼神还是又回到了那个直勾勾的状态。她放弃思考,放弃回忆了。
这个女人,今年才45岁。
而在沈小素的记忆里,她的阿姨从来都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
“15岁的时候,她就会抓一种专门喂鸟的虫子,卖了赚钱;20多岁时,自己折腾着开早餐店;后来跟我姨父结婚后,她又在茶叶市场开了一家店,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在打理。”
沈小素讲完这一段话后,连着叹了好几声气,“我妈妈呀,是来一次医院,就哭一次啊。”
不过,在她看来,阿姨的状态要比邻床的这些老太太们稍微好一点,还能下床活动,但行动已经十分缓慢。不过,我知道,等疾病再发展下去,徐翔英也难逃卧床不起的噩运。
她把自己弄丢在走了近20年的回家路上
生活本来平静而幸福,但不知从何时起,能干了半辈子的徐翔英,渐渐地有了丢三落四的毛病。
“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在七八年前。她常常掉东西,雨伞不知道丢了多少把。后来变成经常忘事情,亲戚叫她从市场里带点东西过来,明明前一天她已经带过来了,可第二天她又带了,第三天又带了,有时会带三四次。”沈小素说。
家里人终于担心起来,专门带她去看中医,配了改善记忆的中药,持续吃了一年多。可是,这段日子下来,徐翔英的病情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了。
家人再带着她转看西医,当时就有医生怀疑她是得了“早发性老年痴呆症”,记性会越来越差,最后什么都不记得,就像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孩一样,需要专人照顾。
“听到医生说这个病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懵了。以前店里和家里的事,我什么都不用管,只要专心打理好甲鱼塘就行。她突然就不行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徐翔英的丈夫周玉祥说,自己当时都快急疯了。
不过,医生也建议说,得了这种病,呆着不动,反而病情会进展得更快,如果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和工作,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保持她的各项功能。
于是,周玉祥决定把茶叶市场的店继续开下去,并请了个人,既能在店里帮忙,也能兼顾照看一下妻子,他指望着这种规律稳定又平缓的生活能让妻子的病慢慢好起来。
而事实再一次毫不留情地粉碎了周玉祥的希望,老年痴呆症的进展是不可逆转的,尤其是早发性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进展速度更快。
很快地,周玉祥发现曾经精明的妻子开始弄不清各种茶叶的价格,也算不清每天的账目,甚至连自己包里的钱是哪儿来都不知道。
更让他担心的是,徐翔英在走了近20年的回家路上,把自己弄丢了。
“有一次,她下午2点就从茶叶市场出来回家了,我们的家在双浦,按道理,路上2个小时足够了。可都到傍晚6点了,她还没有到家,我就一个人出去找,找到8点多,还没找到。我只好发动全家人,最后在转塘找到了。她说自己中途下了车,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周玉祥摸了摸妻子的头发说,“要是她真丢了,我会恨自己一辈子的。”
相关报道:杭州市七医院每天确诊8例新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