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品的“暖科技”能让盲人看见让聋哑人听见 科技和人文融合 最后一定是一种生活方式 张雷和同伴把余杭油纸伞的制作工艺用到了各种设计上面。 灯光暗下,艺术家蔡琼卉抱着琵琶缓缓走到舞台中央坐下,拨动琴弦,一曲《春江花月夜》响彻全场。演奏间隙,她的“男友”打进电话,告诉她自己正在外面等她回家。 这一幕发生在未来生活节和润湾孵化器共同举办的“炉边对话”活动上,活动邀请了来自多个领域的7位意见领袖,分享他们关于科技和人文的所思所想。他们中,既有知名浙商、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也有新锐设计师、余杭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张雷。 而现场更惊艳的还是蔡琼卉的一小段表演。它之所以成为现场的焦点,是因为蔡琼卉是位盲人,而她的“男友”是一位聋哑人,能让他们无障碍行走和交流的是诞生于杭州的两款“暖科技”。 让盲人看见 让聋哑人听见 在北航的学弟学妹眼里,杜博伟身上有创业英雄的光环。大一时为了送女友礼物,开了家烘焙店,后来为了让姥爷方便起居,做起了房屋的无障碍改造,临近毕业他和朋友创办了一家智能硬件公司,专门帮助聋哑人解决与人沟通的问题,也就是现在的诺百爱科技。 蔡琼卉的“男友”能和她无障碍交流,靠的就是杜博伟他们研发的一款名为“龙语”的蓝牙设备。它的大小和火柴盒接近,只要插在手机上就能实现语音和文字相互转换。蔡琼卉在现场听到的语音实际上是她“男友”发送的文字,而她所说的话也会变成文字让“男友”第一时间看到。 杜博伟说,“龙语”的灵感来源于和一位聋哑朋友的交流,“他们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接打电话,不然连运营商、银行等客服电话都无法使用。” 目前,诺百爱和全国最大的聋哑人社区合作,“龙语”还没有正式推广,就已经被订掉了1000套。虽然全国有2000万名聋哑人,和动辄过亿的其他群体比,市场容量不大,但杜博伟倒是觉得很有意义。不久前,他们把设备送给了10位外卖骑手使用,帮助他们和用户无缝交流,得到了一致好评。 眼下,诺百爱还在研发一款臂环,能够将聋哑人的手语转换成语音,第一代产品样机已经出来,可以“读懂”近百个手语。 同样是帮助身体障碍人士,视氪科技创始人于红雷瞄准的是盲人群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有1440万名盲人,他们的辅助工具大多为导盲杆或导盲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蔡琼卉是戴着视氪科技研发的“引途者”盲人视觉辅助眼镜上台的。这款眼镜主要功能是障碍物检测、通路检测、台阶检测、洼坑检测、楼梯检测和上下坡检测,检测到的数据会通过骨传导技术,以声音的形式传到佩戴者的耳朵里,只要稍加熟悉,就能时刻了解前方的路况。 于红雷说,创业至今让他最为感动的是,一位盲人朋友佩戴眼镜后第一次独自出门去超市买了一包盐,对方兴奋地打电话告诉他,“这是人生第一次感觉活着还有意义。”他表示,视氪的二代产品也基本成熟,里面会加入更精准的导航系统,支持向亲朋好友一键求助,甚至还可以对书籍的印刷文字进行识别并语音播报。 除了琵琶独奏,蔡琼卉还和太极球运动习者韩颜武来了一段合作。与普通太极球运 动不同的是,韩颜武身上穿戴了近10个传感器,能够在屏幕上实时看到运动轨迹。这个传统与科技结合的节目,由神圆文化与仁宝科技联合带来,后者作为技术提供方。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被用于理疗康复领域,戴上相关传感器后,患者返家后能够及时将康复信息传给医生,方便医生进行远程指导。 用21世纪的方法解决19世纪难题 19世纪中叶,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附属医学院的产科病房有两个病区,一病区由医生和实习医生负责接生,二病区由助产士负责接生,奇怪的是一病区的产妇死亡率远远高于二病区。直到一位名叫伊格兹·塞麦尔维斯的产科医生意识到,一病区的医生经常在解剖尸体后不洗手直接接生,导致了新生儿病毒感染。后来他严格要求一病区医生解剖完用漂白水洗手,使一病区的接生死亡率从20%下降到了1%。 这是关于“现代医院流行病学之父”耳熟能详的故事,但即使到了21世纪,没有及时洗手依然是引发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年SARS发生的时候,大量医务人员就是因为没有洗手引发感染。”百世伽科技创始人应东东说,“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医务人员的行为很难量化。”这两年,日本、美国,包括中国的技术团队试图采用物联网技术帮助医护人员勤洗手,减少感染。 应东东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让医护人员佩戴具备定位功能的胸卡,判断他们是否进入类似新生儿科这样需要严格管控的区域,然后在附近的消毒液上增加传感器,实时获取洗手数据。 在用了这套监控体系后,西安西京医院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从30.59%上升至46.07%,护士的依从率更是涨了一倍多。 应东东介绍,目前像这样针对医院的数据服务解决方案有很多,原先医院主要关注规模和临床数据,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重视数据的利用率,“只要有详实的数据,就很容易发现问题,比如同样的手术,一些医院术后感染的几率就普遍很高,导致平均住院率是其他医院的两倍,那肯定是某个环节出了问题。” 老祖宗在我们的血液中留下了什么? 杭州余杭黄湖镇青山村原本有个无人问津的破旧礼堂,如今是远近闻名的景点,每个周末都会聚集一批文艺青年前来打卡。这种变化得益于五常本地出来的设计师张雷。 “几年前大自然保护协会请我们到山里去,教当地人手工艺,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座已经坍塌的上个世纪60年代造的礼堂,我们和余杭文广新局一起花了10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修缮工作,改造成了现在的‘From融设计图书馆’。” 目前在这个图书馆里,有来自中国31个省的几百种手工艺和几千种材料的展示,每个手工艺和材料背后都至少有1-5家手工艺作坊以及手工艺人的支持。 按照张雷的规划,在未来的40年里,他们将用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更少的打扰,来做中国31个省的手工艺研究,用这些“血液”来链接中国传统手工艺与全世界设计师。 他的这个想法来自于意大利游学期间,一位意大利同学告诉他,意大利很多十几岁男孩子的梦想,不是去法拉利当CEO,而是手工师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近距离、长时间地摸到法拉利,“这是他们民族血液里流淌着的东西,那么我就在问我自己,我身上到底流的是什么样的血液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他和两位伙伴——Jovana Zhang、Chris John回到了五常,去了当地的油纸伞作坊,经过无数次尝试,将油纸伞的制作工艺运用到其他产品的制作中,变成了椅子、灯具……他们设计的一把名为“飘”的椅子,还获得了米兰家具展salonesatellite全场大奖。 “在现在的图书馆里,我和我的两位朋友创造了一种自然前卫的生活方式。我觉得,科技和人文融合,最后一定是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是我想向大家传达的。”张雷说。 愿意成为科技与人文的布道者 请加入我们 和润湾孵化器的合作也是未来生活节的一次全新尝试,现场展示和分享的“暖科技”项目不少是他们参与孵化和投资的。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将未来生活节打造成类似美国“西南偏南”那样的科技与人文高度融合的嘉年华,因为科技与人文的“双轮驱动”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底色。所以,如果你和我们抱有一样的态度和目标,愿意成为科技与人文的布道者,也请加入我们。无论是TED演讲还是线下的展会,不拘泥于形式,只希望借助一些朋友的智慧,让思想碰撞出火花,温暖触手可及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