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持续贬值引发投资者焦虑
今年1月7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首次挑战6.60,但一直过了五个半月才跌破;9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人民币汇率还停留在6.6778,10月的第一个交易日便跌破6.70关口,并开始了“自由落体运动”;11月11日,人民币汇率首次跌破6.80,到昨天,人民币中间价已经跌破6.9关口,再次刷新八年半低位。
同样换1万美元,年初需要66000元人民币,现在则需要69000多元,同时国内销售的进口商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涨价,国内投资者因此忧心忡忡,因为钱躺在银行账户上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安全。如何应对钱包过快缩水?不妨记住四大投资策略。
配置海外资产
在担心资产缩水的人群中,高净值人群可能是最焦虑的一群人。
杭州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人员说,与普通投资者相比,高净值客户的财富基数更大,资产也相对集中。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冲击,自然会比普通客户更大。
某国有银行私人银行的客户范先生告诉记者,“前些年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利率低,我的企业从海外机构借进了不少美元计价的债务。如今人民币贬值,美元疯涨,一进一出让债务凭空多了不少。范先生说,“年初我还在咨询私人银行的财富专家要不要提前还掉一些债务,他们说没有这个必要,还说人民币没有持续贬值的基础。可现在人民币兑美元快破7了,我如果现在还债,比年初还至少要多掏上千万。”
银行界的资深人士也没能预期到人民币这轮贬值来得如此迅猛,尽管不愿意承认,他们也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储户转移储蓄,配置海外资产。
由于人民币持续贬值,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开始加速海外资产配置。上述资产管理公司工作人员称,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他所在的公司代销的海外投资产品至少增加了一倍。今年8月以来,国内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额度几乎用尽,仅有少量的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的额度可供国内投资人以低成本投资出海。少数知名的境外投资产品,上线几分钟就会被高净值客户抢购一空,为此,公司不得不限制单个客户的最大投资额度。
投资指数基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老百姓习惯把钱存放在银行,我国居民储蓄率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最高。然而伴随着人民币持续贬值,银行所提供的利率已经不能够补偿人民币贬值所带来的实际损失。因此,继续选择储蓄这种被动的理财方式,已经行不通,而是要树立投资的理念并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人民币贬值实际上促进了储蓄向投资转变的过程。在中国市场上,两大类投资项目群众基础最广泛,一是房地产,二是股市。眼下,前者正遭遇十分严苛的宏观调控,许多资本正在逐步从房地产市场撤离转向股市,由此给股市带来相对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经验,那么投资一个类似于沪深300这样的指数基金,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