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导师“泼冷水”:急吼吼的创业者,你懂管理、能承受压力吗?
上周末,杭州“师友计划”在西湖边举办健康公益行活动。蒙蒙细雨中,来自杭州近40所高校的500多位在校大学生,与社会导师沿湖徒步交流。长长的队伍由南山路罗马广场出发,经长桥、苏堤最终抵达岳湖广场,全程4.4公里,热烈的探讨、激情的辩论一直没有停过。
“师友计划”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搭建师友互动交流平台,迄今已组织1000余名在校大学生与导师结对,组织导师“进校园”举办就业创业指导讲座近300场。
一方面,引导大学生们尽早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就业创业方向并为之努力;另一方面,大学生直接学习导师的成功经验和丰富阅历,有助于提前熟悉社会环境,迅速成长成才。
大学生们普遍有点“太着急”
“太着急!你们太着急了!”杭州安卓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杭州“师友计划”导师施虹又是感动,又是感慨。
“从去年到今年,我一共带过12位大学生,不管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每位同学都有一种着急的心态:能创业赶紧创业去,有地方实习赶紧实习去,再不然,开个淘宝店先练练手也好的……其实,我真的不建议大家在没做好准备之前像没头苍蝇一样只要钻出去就好,沉淀下来,好好想想自己的专业、特长、喜好,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我觉得这才是第一步要做的事情。”施虹说。
施虹说,她比较欣赏的是“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定位明确”的学生。
大学生初次创业有三大问题
施虹总结了目前在校大学生初次创业中暴露出来的三大问题——
第一是公司的管理问题。
大学生创立第一家公司,往往是热情高涨、热血沸腾,几个“好兄弟”一拥而上就把业务做起来了,根本谈不上什么管理,有事大家抢着做。但慢慢地,问题就出来了,分工没有细化,责任没有到人,规章制度也不明确,这会让工作流程变得磕磕绊绊的,甚至阻碍业务发展。而这个时候再来强调管理,又有点晚了,可能会影响同事关系。
第二是不能坚持。
大学生想创业,看看这个方向好,那个方向也不错。但创业哪有这么容易的,遇到挫折,很多人就容易泄气,半途而废,返回去寻找另一个“不错的方向”。
第三是因环境转变而剧增的压力问题。
很多大学生创业从校园起步,做校园生意,不用租房,不花人工,不需要人脉、资源,赚多赚少也不要紧,大家分一点钱也蛮开心的。但一转向社会就不同了,租房交水电费开工资跑业务样样都要钱,赚少了根本维持不下去。另一方面,走上社会后眼界开阔了,很多人也开始心高了,想做中高端市场,但是又没有资金和人脉。这种压力比在校时创业的压力高了几十倍几百倍,没有好心态很难扛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