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暗流汹涌到喷薄而出。这似乎是又一场财富盛宴。
当A股在“跑步进场”的增量资金推动下一路狂飙,奔向4000点大关之时,曾经无足轻重的新三板也掀起了一轮引人瞩目的上涨风暴。或许有人会说,在股市“赚钱效应”加速显现的背景下,新三板上涨只不过是资金“溢出效应”的连带结果。
但配角不会永远只是配角,主角也不会永远都是主角。当中国资本市场面临深刻变局,事情可能正在起变化。
2013年,新三板还只有356家挂牌企业,全年成交额仅8亿元。而截至2015年3月24日,挂牌公司已暴增至2132家,一天的成交额就超过10亿元。上周五,新三板甚至出现了上涨800倍的“妖股”,一周内新三板做市指数就暴涨达32%。
从优质标的缺乏、交易范围狭窄、成交流动性匮乏的边缘市场,不足两年时间,新三板似已改天换地。试点扩展至全国四个高新园区,进而扩容至全国,启用独立交易结算系统,引入做市商制度,在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变革动作中,决策层试图让新三板“脱胎换骨”的用意清晰可见。而这套改革“组合拳”的效果也堪称立竿见影。如今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成交额度、股票价格的节节攀升,正是此前连环变革所释放出的价值红利。
在笔者看来,新三板事实上是中国推进金融体制和资本市场改革的绝佳“试验田”,它的改革“支点”效应仍将在未来持续放大。
新三板可充当“融资结构改革”支点。中国金融体制高度依赖银行信贷等传统渠道,间接融资比例在80%以上,直接融资占比过低,这也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顽症难解的重要肇因。事实上,即使在直接融资体系内部,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中国A股特别是主板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承担了为大型国企输血纾困的功能,但部分低效企业也成为资金投入的“无底洞”,挤占了大量本可为中小企业所用的宝贵资金,要动这部分“存量”绝非易事。而新三板则直接定位“中小企业”,作为“增量”,可丰富充实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引导更多资金流向中小企业。
新三板还可作为“资本市场化改革”支点。如今A股的注册制改革已如箭在弦,还权于市场的大方向不会改变。在此背景下,新三板恰可作为“先锋官”和“探路者”,为A股市场化改革提供参考范本。新三板挂牌发行硬性指标少,涨跌幅度不受限制,机构投资者占据主流,这些特征让新三板先天更趋近于欧美成熟股票市场。而伴随竞价交易制度的实施,成交和市值还将迎来爆发性增长。届时如何控制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新三板的制度探索,可为A股市场化改革提供镜鉴。
新三板更可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点。开年以来,决策层已明确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新常态下增长新引擎的政策导向。资金匮乏是制约“创客”们将奇思妙想转化为惊世骇俗产品的最主要瓶颈之一。新三板作为资金退出通道,可大大缓解VC、PE们的“退出焦虑”,放开手脚支持创业创新;而新三板的价值发现功能,更可借市场之力发掘优秀中小企业,实质性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成长空间。
改变,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