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家工商总局日前正式启动对微软公司的反垄断调查后,无独有偶,两家国外知名豪车品牌奥迪、克莱斯勒被相继查实垄断经营,另一家奔驰公司也于前日受到相关部门的反垄断突查。
就普通的中国消费者来说,一些国外知名品牌的垄断格局,或许并非人人熟知。然而,这些年来,部分国外知名品牌价格国内国外“冰火两重天”,确已成为消费者真真切切的感受。事实上,近年来,针对一些国外知名品牌的垄断调查,几乎从未间断。从三星到美赞臣到葛兰素史克再到IDC等,大到汽车、计算机软件、无线通信、数码产品,小到奶粉、药品,众多知名品牌身陷“垄断门”,无一例外,都与价格相关。
价格昂贵并不意味着垄断,但垄断势必就会造成价格注水,产品昂贵。拿最近针对全球知名车企展开的反垄断调查来说,甚至引发了包括奥迪、克莱斯勒等在内的众多知名车厂大幅调价潮,整车或零部件降幅多接近于百分之二十。而一些被调查到的企业,常常会以关税太高、房租很贵等这样那样的理由,来表明自己定价合理。有心的网友就曾以一款路虎揽胜5.0V8顶配车为例,就国内外价格作过比较。该车海外售价约为52万元,国内售价高达279.8万元,扣除关税、临时仓租等相关税费,经销商每卖一辆,净赚144万元。
对知名品牌在中国垄断经营,就要敢于亮出法律的利剑。适时启动针对这类产品的反垄断调查,不仅能维护市场公平,更是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当然,反垄断除了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外,加大对国内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中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前些年,诺基亚等一些国外手机产品受到热捧,于是国内企业纷纷投产手机,深圳等地更是以“山寨”产品大行其道。然而,等到国内诸多厂家花钱费力,好不容易在外壳硬件等方面赶上国外产品的脚步,智能手机却在一夜之间颠覆了整个市场。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不在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上下真功夫、狠功夫,结果永远都只能追在人家脚后跑。消费者必然舍弃价廉未必物美的中国产品,转而以高昂的价格去追捧国外知名品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壁垒日益被打破,反垄断或许会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就正处于上升通道的中国经济来说,如何以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品牌与产品,让“中国制造”闪亮世界市场,这是一个重要议题,其实也是反垄断应有的题中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