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孙来达家的杨梅树下,烂果成片。
昨日,青田高山上平峰寨内,近千颗罗幔杨梅即将成熟上市。 记者 梁臻 摄
我省部分地区遭遇中低档杨梅“卖难”现象
杨梅蜜饯加工、采摘游、网购……各地纷纷想法促销
今年杨梅丰收,但余姚市梅老大杨梅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孙来达等人却不时地长吁短叹,因为高等级的杨梅仍然很受市场追捧,但中低档杨梅遭遇“卖难”情况。
“唉!大半以上的杨梅滞销。”孙来达指着自家1000多棵杨梅树,直叹气。
他家的杨梅山,位于余姚丈亭镇寺前王村的杨梅主产区。近段时间,他家的杨梅树下,呈现大片大片“暗红”——成千上万颗杨梅烂在地上。
“就算采下来,也没人要啊!还要付采摘工人200元一天的工钱,不如不摘。”孙来达说。
发展
合作社梅农户数
三年变三倍
早在2009年,当时31岁的孙来达就跟父亲成立了余姚市梅老大杨梅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10余户梅农种植和销售杨梅。
近些年,杨梅销售形势不错,孙来达等人的口袋越来越鼓。于是,加入合作社的梅农越来越多,山上的杨梅树也越栽越多。
孙来达回忆,前年,梅老大合作社下已有五六十户梅农,杨梅年销售量达7-8万斤,当时的杨梅零售均价8-15元/斤。“价格好!当时的杨梅跟皇帝女儿一样不愁嫁,一摘下来就有人要……大家种杨梅的兴致很高。”
去年,合作社下属的梅农人数已增加到100来户,销售量达20多万斤,当时杨梅的零售均价为8-10元/斤。
现在回想起来,孙来达感到一些兆头其实已在去年隐隐出现,只是当时没有觉察到。去年6月,卖掉自家合作社的20多万斤杨梅后,有其他杨梅合作社的梅农来找他,请求帮忙代销杨梅。“去年,我还帮人家代销掉20多万斤。”
去年卖完杨梅后,孙来达算了一下账款,高兴地告诉家人,“我们赚了近100万元。”
到今年,加入合作社的梅农已有160多户。
现状
以为今年销售翻番,不料只销了10%
经过前几年的发展,梅农们信心爆棚了。“今年,我们合作社要实现杨梅销售翻番的目标。” 在年初的一次会议上,孙来达的话音刚落,梅老大合作社麾下的160多户梅农热烈鼓掌。
今年进入5月底,日子一天比一天热,梅老大合作社的近千亩杨梅林,果子越结越多。“估计今年杨梅比去年至少增产20%。”那段时间,孙来达和梅农们开心地推测。
进入6月,山上的杨梅熟了,销售形势却急转直下。前些天,孙来达给去年的一些销售合作单位打去电话,“有几个在电话那头冷冷地说,‘中低档杨梅,4元一斤,卖不卖随便’,‘各个地方的杨梅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这里还有一堆卖不掉,没法收’。”
放下电话,孙来达强笑着安慰大家,“他们不收,我们再找找别人看看”。
价格是一降再降,语气是一再谦卑。孙来达等人求这位求那位,“终于有人同意采购一些杨梅,开出的收购价也是4元/斤”。
当时,梅老大合作社麾下的一些梅农直跺脚,“我请一个采摘小工,从早上4点30分做到中午约11点,就要付200元的工钱。如果卖2元一斤,才刚够付工钱。不能卖!”
可没过几天,这位梅农又挑来一担担成熟的杨梅,焦急地来找孙来达要求卖掉。“4元一斤就4元一斤!”“只要人家肯上秤称走杨梅,我们就不计较价格啦!”
天气入梅后,村里滞销的杨梅越来越多,孙来达的电话更是响个不停,“去年我们代销的一些合作社梅农,又来求我们。可是,我们自家合作社的杨梅都卖不完,只能全部拒绝掉。”
截至目前,整个余姚市梅老大杨梅专业合作社,今年只销掉了几万斤杨梅。“销量不到10万斤,仅有总产量的约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