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成为“后运河申遗时代”新使命——千年水潆涟 文脉流古今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5-24 08:07   

浙江日报(记者 陈 宁 董小易)

这是一条活着的河流。

她很古老,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是一部流传2500年的水上文明史;她很年轻,每一处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都等待着人们从历史中探寻未知。

在大运河申遗成功5周年的今天,我们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吹响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冲锋号角。

5月,浙江杭州、江苏扬州,两座因河而美、因河而兴的城市里,两场大会“因河而起”。在先后落幕的2019中国大运河国际钢琴艺术节、首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简称“运博会”)上,沿河而居的人们、国内外嘉宾们都对这条流淌着中华文脉的“母亲河”有了更深的认识。

大运河摊开了一张“活化”的地图,大运河沿岸中华儿女,正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奋力书写大运河壮美新篇章。

保护让运河文化融入城市

在京杭大运河版图的南端,一座城市淌着古老的运河文明。

伴随着悠扬的旋律,2019中国大运河国际钢琴艺术节暨郎朗杯钢琴大赛在杭州大运河畔启幕。和煦暖风中,水声和琴声“不期而遇”,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融。

一艘画舫驶过河面。船舱内,钢琴演奏家郎朗、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瓦内莎·拉塔什教授、德国法兰克福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本哈特·魏茨教授,正在品味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里可以媲美巴黎塞纳河、纽约哈德逊河!”

当艺术家们踏上古老的拱宸桥石阶,步入记载着繁华与沧桑的富义仓,徜徉在拱宸桥西侧的桥西历史街区,那些富庶繁华的市井生活、酣畅淋漓的劳动场面便在眼前缓缓展开。

杭州段运河由北向南经过钱塘江,连接起古老的浙东运河,携手宁波港,再向文明的海上丝绸之路奔腾而去……古往今来,大运河一直渗入在这座城市的肌理中。从唐五代之后,杭州成为东南地区水运交通枢纽城市、漕运重镇。

厚重的历史感,催生出保护与传承的文化自觉。早在大运河申遗启动之前,杭州市的一大批专家学者便致力于研究大运河,并多次呼吁保护运河沿线文物古迹。2002年,运河综保被列为杭州“十大工程”之一。

运河之美,因水而生;运河文脉,依水绵延。保护大运河,也是一次“治水”的生态之旅。自2002年起,杭州市运河集团对沿线39公里78平方公里范围进行综合保护与开发,累计搬迁污染企业450余家,新增和提升沿岸绿地约130万平方米,运河沿岸200多万居民的生活品质得以提升……杭州市运河景区也成为大运河沿线最早创建的4A级景区。

建章立制,是保护传承利用运河文化的重要保障。2017年5月,《杭州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成为我国首个保护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2018年,杭州市成立大运河文化研究院。

如今,杭州市运河沿岸一改往日破旧面貌,一大批清末民初风格的里弄街巷和历史建筑得以保留;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飞檐雕花都巧妙地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融为一体;以“大运河”命名的公交车站、地铁站,用“大运河”冠名的文体设施逐一涌现……一座城市的美,沿着波澜壮阔的大运河而声名远扬。

在同样因运河而兴的江苏扬州,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的院长范周,向参与首届“运博会”的嘉宾们推广保护运河的“杭州经验”。

这几年,范周走过杭州运河文化广场边的不少博物馆。“我看到一座座老的厂房被装点一新,重新发挥着作用。我认为不少地区都应该借鉴这一做法,文创产业理应融入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中,为运河两岸注入新的生命力。”

古老的文明,总能启迪未来。大运河杭州段自古奔流而来,那些农耕时代维持漕运、沟通河海的辉煌历史不曾远去,保护的使命也不会终结。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记者 陈 宁 董小易  编辑:郑海云
返回
”如果说,悠扬的琴声让世界听见了中国声音,那么舞蹈剧《遇见大运河》,便在向世界表明中国保护古老运河、传承中华文化的决心。2019中国大运河国际钢琴艺术节上,“大师课堂”走入杭州大剧院和浙江音乐学院,上千位观众现场聆听了郎朗、瓦内莎教授、约瑟夫·班诺维茨教授等带来的现场教学。传承让世界看见中国决心“我想做的不仅是传播音乐,而是以‘钢琴’为媒,向更多人介绍杭州,让运河文化走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