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 首席记者 毛长久 通讯员 泮巧露 邵宇峰 赵烜臻
西溪
首创垃圾桶“撤街入巷”
说起西溪街道的马塍路,大家肯定不陌生。这条南起天目山路、北至文二路,全长约1370米的道路,沿线有100余家商铺。
为深化推进辖区内垃圾分类工作,西溪街道在西湖区内首创垃圾桶“撤街入巷”工作方法,不仅打造了马塍路道路环境升级版,更为全区纵深推进垃圾分类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截至目前,马塍路沿街垃圾桶“撤街入巷”已全面完成撤桶工作,涉及垃圾桶236个。
记者在西溪街道马塍路8号小区看到,一个有着三个厨余垃圾桶、两个其他垃圾桶的垃圾库房格外醒目。据相关负责人介绍,马塍路沿街店铺较多,大多数商铺门前的人行道上都设置了垃圾桶,商家倾倒垃圾非常方便,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污染。为此,该街道决定将垃圾桶撤街入巷。虽说街边的垃圾桶撤销了,但垃圾桶不是一撤了之,而是放到了就近的小巷里,马塍路8号小区内新建的垃圾库房便是其中之一。据统计,已陆续新建垃圾库房10个。
马路上的垃圾桶没有了,商户倾倒垃圾就变得不方便。为此,西溪街道在马塍路新增了包含12名保洁人员和4辆流动垃圾收集车的队伍,在马塍路100多家商铺间不间断巡逻。“现在每天的垃圾量都在增加,但为了市容市貌的需要,多跑几趟也没事。”马塍路保洁员薛师傅说。
推荐阅读
台湾地震 为什么同一幢楼甚至同一层楼的人 有人震感强烈有人毫无知觉?
文新
垃圾分类有了“桶长”
“垃圾分类我们社区一直在做,但要想所有社区居民都正确分类,光宣传还不够,还得培养大家分类的习惯。”在日前举行的文新街道阳光社区楼道长工作推进会上,西湖区首支垃圾分类“桶长”队伍成立,垃圾分类指导站负责人姜建良介绍说。
2017年开始,阳光社区陆续在一部分居民家中展开垃圾分类试点,将带有语音提示的垃圾分类黄绿桶放在居民家中,引导居民做好日常垃圾分类。“部分居民家里存在着垃圾桶混用、垃圾桶不见等问题。”姜建良说,经过讨论,在小区有一定影响力的楼道长成为首批桶长。他们入户指导居民分辨垃圾种类,并建立微信群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上传自己每天的分类情况,并督促所属楼道居民进行分类。
“我们要用三十天来强化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姜建良说,为了督促“桶长”们的工作,阳光社区创新管理模式,推出“两桶一卡”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社区专门印制了垃圾分类达人卡,每位“桶长”一张。卡片正面是“桶长”个人信息和垃圾分类情况,一共30个格子,“桶长”需每天完成家中的垃圾分类,在卡上填写日期并签名,卡的背面印有垃圾分类的具体践行要求。
据悉,阳光社区垃圾分类专管员不定时走访入户,从垃圾桶内分类情况、有毒有害垃圾处理情况、垃圾分类打卡情况等方面了解“桶长”们的工作,记录他们在分类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并协助解决,每月回收“达人卡”,根据走访、记录情况,评比“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先进“桶长”,并将结果进行公示和表彰,营造社区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