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备的原料,请来合心意的吊酒师傅用各自不同的秘方,酿一坛好酒
钱江晚报(记者 黄莺 通讯员 方琳嬿 )这个时节,杭州西湖区双浦的小村口,迎客的是阵阵酒香。闻到酒香,那就是又有人家请来了烧酒师傅,来烧“小茅台”了。
“双浦小茅台”或者“东江小茅台”,是被酒水惊艳的外乡人给予双浦土酒的“昵称”。当地人可没这么洋气,就是叫着“土酒”,“土烧”,“芦稷烧”,“高粱酒”,东江嘴村还有个更本地化的名字:“东江沉缸”。
反正无论喊什么名字,当地人都懂,就是喊来烧酒师傅在自己家烧的那种酒。
“好喝”,“每天要喝”,“喝了不上头,不口干”……溢美之辞从当地人口中冒出,尤其50岁以上的双浦人,家里不囤点土烧都不好意思说年货备好了。
有人囤了一屋子,还是觉得不够喝
这样的烧土酒,在钱塘江畔至少有百年传承。
烧酒用的粮食,不是稻米,而是芦稷——村民说是高粱的一个变种,非常好养活,产量又高,酿酒很合适。老底子,每年芦稷可以收两次,7月份一次,11月份还能再收一茬。
烧好酒以后的酒渣,是喂养家禽家畜最好的饲料。如今,还有不少养花人家讨去做化肥。
“我们这里靠近江,好多人家都是在水里讨生活的,不是开船就是捕鱼,后来就是养鱼,一天大半时间都是泡在水里,没点烈酒喝不行,关节炎什么的都要来了。”周浦镇的毛林这样说。
所以在双浦,土烧是一年四季家里的桌子上都要有的。不过,当年酿的酒是不喝的,至少要存个一年去去火才行,最好存个三年以上。以前,因为粮食少,不敢多喝,现在,每顿喝掉半斤酒,对于很多像毛林一样的老双浦人来说,这就是丰衣足食的象征。
毛林家2018年已经囤了两次酒,现在还打算再囤一点,“女儿在周浦老街开了民宿。好多客人看到我喝,都讨一口尝尝,觉得好就要拿一坛。”
毛林说,囤着的酒看起来多,但总感觉不够喝,“我还囤了不少7年陈,专门找了地方埋下去的。高兴了,我就拿着铲子挖一坛出来,和亲家一起喝,喝掉了又觉得可惜。这样七年的酒真是喝一坛少一坛了。”
像毛林这样喝酒的人家,可不是少数。不少酿酒师傅,一酿就是上千斤的土烧酒。亲戚朋友这里送点,自己存点,还得备点不时之需,万一有人想买个一坛子走呢!
现在,双浦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很多建设者或者游客,第一次看到这种酒,好奇之余都要尝一口。
“酒刚烧好的时候,还是热的,带着一点点甜,很上口,完全不像高度酒,没什么酒量的人都能喝上一碗,但它后劲足的,如果你这么喝下去准保要醉的。”毛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