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教育,一直是改变命运的力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9-01-03 07:26   

祝福语:作为一个60后,我经历了共和国发展最快的几十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祝愿我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祝愿所有的人都幸福安康!

邵俊,杭州一家服饰企业总经理。60年代出生的老杭州人,一家三代人读杭州同一所小学。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就是杭州教育事业持续向前发展最好的见证。

钱江晚报(记者 梁建伟)下午四点,邵晟杰回到家后,就来到房间打开书包,认真做起作业。这个习惯,是爸爸邵俊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求的,邵晟杰是个听话的孩子,虽想偷懒,但还是一直坚持了下来。

这是杭州一个普通的三代同堂之家。所不同的是,这三代人,都是有300多年历史的杭州紫阳小学校友。奶奶74岁,1958年毕业于紫阳小学;父亲邵俊毕业于1982年;作为第三代的邵晟杰,则是一名正在就读的四年级学生。

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70年来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无论今昔,教育仍然是一种最能改变人们命运的力量。

“70年一晃而过,中国的教育变化真的非常大,从读不了书,到有书读,最后读好书,就这样发生了。”邵俊说。

这是一个关于平凡老百姓教育追梦的故事。

一家三代

和他们的百年母校

现在,大学毕业的邵俊不得不很努力地学习小学的知识,“现在的小学数学有难度,很多题我做不出,会让儿子取笑。”

这一家祖孙三代,都是杭州紫阳小学校友。对于这所有300多年历史的古老学校,一家人都由衷地自豪。

“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前身可追溯到建于1703年的紫阳书院,是清代浙江的四大书院之一。三百多年来,傅王露、卢文绍、龚自珍、孙衣言、夏同善等名师宿儒在紫阳开展了各种著书、讲书、传书等活动,对浙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对于母校历史,邵俊张口就能说上半天。

奶奶戴胜仙是1945年出生的,她在1958年毕业于紫阳小学;邵俊1982年毕业;邵晟杰现在读四年级。

“我儿子幼升小时,本来有机会报读热门的民办小学,但我们一家子都有紫阳情结,最后还是选了这里。”邵俊说。

邵俊说,他们家原先住在太庙巷口,标准的南宋皇城根儿上,离学校非常近。记得小时候听到学校的上课铃声,他从家里冲出来,跑到教室里,铃声还在响着。后来,这里发现了宋代遗址,他们家就搬迁到了惠民路。现在,去上学也非常方便。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记者 梁建伟  编辑:郑海云
返回
一家三代和他们的百年母校现在,大学毕业的邵俊不得不很努力地学习小学的知识,“现在的小学数学有难度,很多题我做不出,会让儿子取笑。奶奶戴胜仙是1945年出生的,她在1958年毕业于紫阳小学。”这一家祖孙三代,都是杭州紫阳小学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