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就是建起一个地下“廊道”,让原来地下的电力、通讯、燃气等各种管线,一起“住进”同一个空间。碰到维修等情况,无需反复开挖地面,进入地下管廊即可,让城市道路彻底告别“拉链路”。
杭州目前在建的国家试点项目共有7条地下综合管廊,目前进展最快的是艮山路地下综合管廊和德胜路地下综合管廊,它们的主体结构基本已建成,其他管廊预计下半年都将建成。昨天,钱报记者到这两条管廊标准段的内部去探营,看看究竟地下综合管廊长什么样。
“三舱四室”
内部管线分布非常清晰
钱江晚报记者到的第一站,是艮山路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它西起钱潮路东侧,东至聚首路,全长约7.86公里。
先来介绍艮山路地下综合管廊的空间——“三舱四室”。如果拿三幢房子来打比方,就是电力管线“住”在最右幢,给水管、通信管线“住”在中间,最左边的这幢,分了上下两层,上面是燃气舱,下面是雨水舱。
钱报记者去看的标准段,在下沙路和宝华路交叉口附近,大概有100来米。
从入口进去,下了两层楼梯,再经过一个横通道,就能看到管廊最中间的这个舱,给水管、通信管都在这里。内部左右两侧“躺”着一大一小的两个管子,靠近两侧墙面的是一排排白色小管。沿线看过去,紧急出口、管线出口、通风设备都很齐全。地面铺设了绿色和黄色的油漆,非常醒目。
“大小管子是自来水管,大的直径有1.4米,以后这个管子里的自来水,都是从市中心分配来的。这些水只来往于两个水厂之间,不会在沿路被分配掉。对面黑色小管子里的自来水,则是分配到沿线各个区域去的。”艮山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靠墙面的地方,以后会放弱电管,“像联通、电信、移动、华数等管线,都会分布到这里。”
另外,这里的雨水舱,在杭州的地下管廊工程中就此一处,是“海绵城市”的一处试点。“主要是因为,其他管廊多是在绿化带下面,这里是道路下方,设置雨水舱,每隔一公里就有落水管,收集艮山路高架上的雨水,总量将达1万方左右,它们将被回收利用,用来浇灌沿路的绿化带。”
此外,整条地下管廊,每隔1公里多,就会有一个出入口,方便检修人员进出。同时也有快速逃生梯,方便发生紧急情况时,火速出入。
相比较而言,德胜路地下综合管廊的内部构造,是标准的“三舱”,内部并没有设置雨水舱,中间舱的管子分布也稍微有些不同,自来水管一大一小放在一侧,对面靠墙的都是弱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