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峰,海拔313.7米,在西湖边都算不上第一高峰,但有禅意、通财运、具灵性、接地气。
处于“后G20、前亚运”时期的杭州,世界目光持续关注、创新创业极具活力、城市能级不断提升,一流城市励精图治。
都市快报以“北高峰”为名,推出“杭州政经地理”周刊,从政治、经济、地理、人文、商业、交通、城建、规划等多个角度,
挖掘独家权威信息,会聚高端专家资源,把握杭州政经大势、深耕杭州地产楼市。
寻找区块潜力,分析楼盘利弊。让我们一起来看清读懂城市的未来。
最近武林商圈“重磅”不断,前有被称为“超级聚宝盆”的武林广场地下商城惊艳亮相;后有恒隆地产豪掷百亿拿下杭州“最贵商地”百井坊。
商家如此自信,武林商圈真能上演“王者归来”?
几十年前,东临贴沙河,西至西湖边,南到凤凰山脚下,北至环城北路——在很多老杭州心目中,这才叫杭州的“市中心”。西湖畔的风光、官巷口的繁华、武林广场的闹猛……全部包罗在内。
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开始沿江、跨江发展,钱江新城迅速崛起。
以西湖为重心的“三面云山一面城”传统格局,随着2016年10月杭州市政府搬迁至江干区解放东路18号,随着地铁1号线的呼啸来去、跨江无阻,从此脱胎换骨,破茧而出。
这一时间节点,被认为是杭州正式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标志。
随着富阳和临安的加入,如今的杭州,常住人口近千万,主城区人口就超过500万。
杭州城区面积达到了8002.8平方公里,成为江浙沪市区陆域面积最大的城市。
作为全国创新经济发展最前沿、最具未来竞争力的城市之一,杭州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都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G20峰会的举办、亚运会的预期,让杭州的城市国际化脚步愈行愈快。
波澜壮阔的江南时代一旦开启,带来的,除了城市格局的改写,更高层次发展目标的制定,还有区域中心的重新确立。
杭州城市的生长,以往是自南向北的,并向四周扩散,好比“摊大饼”。
近年来,杭州实施“拥江发展”战略,确定了“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的城市框架。
2016年修订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把杭州的公共中心,分为四个层级——
两个城市主中心(一个是延安路及近西湖地区,包括武林广场、湖滨、吴山广场。一个是沿江地区城市中心,包括钱江新城和钱江世纪城);6个城市副中心(江南副中心、临平副中心、下沙副中心、大江东副中心、未来科技城副中心和城北副中心);18个城市次中心(包括城东新城、之江、九乔商贸城、浦阳、蒋村、杭州南站、黄龙等)以及若干个居住区级中心。
这一个个分布在城市四面八方的不同层级的“中心”,好比一个个“小笼包”,到2022亚运会前,杭州将建成10条地铁线,2条城际线,里程达到446公里。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将把“小笼包”们连接在一起,使得杭州居民的大部分工作和生活需求,可以在各自所处的“小笼包”里,快速、高效地实现。
到那时,生活在杭州“小笼包”里的人们,又会觉得哪里是杭州的“市中心”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