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和杭州的缘分很深很深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4-18 08:01   

2017年9月16日,施一公做客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讲啦》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官网图片

2015年1月5日,是我父亲的八十岁冥寿。这天,我恰好在杭州——父亲的出生地——开会。一天忙碌之后,我回到酒店自己的房间,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泪流满面,只能给父亲的在天之灵写信:“爸爸,您走得太早了、太急了,都没能赶上一天好日子,也没能叮嘱儿子一句话;27年来,儿子拼命努力,只怕辜负了您的期望。”——施一公《怀念我的父亲》

很多人都问过施一公这个问题:你最崇拜的人,是不是同样在普林斯顿大学工作过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

施一公总是这样回答:有些科学家比如爱因斯坦,我会佩服,但不会崇拜。当然,如果一定要找的话,可能是我的父亲。

施一公常说,父亲是他唯一崇拜的人。在他的生命中,父亲对他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爷爷和奶奶 在浙大农学院相爱并结婚

施一公的爷爷施平出生于云南省大姚县,就读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在那里与施一公的奶奶杨琳相爱并结婚。

据施一公回忆,奶奶是当时杭州进步学生革命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并因此被国民党政府判定是共产党员而被捕入狱。

1935年1月5日,施一公的父亲在杭州出生。18天后,奶奶杨琳就在国民党的监狱里牺牲了。

为了纪念和怀念奶奶,爷爷给父亲起名施怀琳。

“从我有一点点懂事开始,就记得家里挂的一个精致的大镜框,里面是一位面带微笑的年轻女子的黑白照片,那是我奶奶大学入学时照的,每次搬家,父亲总是小心翼翼地把镜框包裹好,而每到一处、新家安顿完毕后又把照片悬挂在最显著的地方。”施一公说。

爷爷随后投身革命、参加抗战,只能把父亲托付给亲戚朋友抚养长大。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爷爷四处打听,才辗转在云南老家找到父亲,并把他接到北京身边。“父亲从出生就命苦,可以说没有真正见到过生母,而直到长大成人后才与生父第一次团聚。”

“一公”是父亲起的

取意一心为公

上世纪50年代,施怀琳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读本科。1962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电力工业局工作。

1967年5月5日,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家里排行老末,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哥哥毅坚大他五岁,小姐姐意志只比他大十五个月。大姐其实是二姨妈的女儿,叫赵玉芬。

当时处在“文革”高潮阶段,父亲想有一个响亮一点的名字,但是又不希望太落俗套,最后取名“一公”,取意一心为公。

施一公说:“父亲赋予这个名字中的寓意,在我一生中的很多重要关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选择。”

“文革”期间,爷爷被认定为“走资派”,在监狱里被关押了4年半。1969年10月底,两岁半的施一公跟随父母下放到河南省中南部的驻马店地区汝南县老君庙乡闫寨大队小郭庄。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首席记者 林碧波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