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和杭州的缘分很深很深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18-04-18 08:01   

在父亲的影响下

开始对数学、物理产生兴趣

施一公的父亲施怀琳多才多艺,难怪施一公对他无比崇拜。

父亲在农村下放时在公社高中当老师。在镇机械厂工作时,带领技术员进行硬质合金的技术革新。他会给全家理发,炒得一手好菜,会打家具,又是个不错的裁缝,施一公兄弟姐妹的衣服裤子都是他一手裁制的。

1977年恢复高考,父亲开始给全家的兄弟姐妹上课,复习数理化,给他们讲解方程式、热力学,把哥哥姐姐表哥表姐好几个人都送进了大学。

“我从小受五位哥哥姐姐高考的影响,争强好胜。父亲辅导哥哥姐姐的情景始终历历在目,我从小就觉得地上推演方程式的神奇,也对父亲佩服得五体投地。”施一公说,常常向往着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物理,以期超过哥哥姐姐。

在父亲的影响下,施一公1977年开始自学五年级的功课,尝试跳级。

1979年在驻马店镇小学升初中统一考试中,施一公数学100分,语文84分,常识96分,以总分280分获得全镇第一名,也第一次尝到了学习的甜头。

1985年夏天,施一公以1984年全国数学联赛河南赛区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

直到博士四年级以后

才明白生物原来是这么回事

施一公很坦诚。他说自己从小特别贪玩,并不喜欢学习,但来自学校和父母的教育与压力迫使自己尽量刻苦读书。

他的数学和物理底子好,化学比较一般,生物比较差。为什么选择学生物?因为河南省实验中学老师说,将来是生物化学的世纪。

到了大学,他的生物学成绩经常勉强及格,为了拿到奖学金,只好去数学系、物理系选几门课拿满分。因为保持了刻苦的传统,他综合成绩全班第一并提前一年毕业。

“但这种应试和灌输教育的结果就是我很少真正独立思考、对专业不感兴趣。大学毕业时,我本没有打算从事科学研究,而是一心一意想下海经商。阴差阳错之间,我踏上了赴美留学之路。”施一公说。

留学的第一年,施一公的情绪波动很大,内心浮躁而迷茫,根本无心念书、做研究,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中餐馆打工、选修计算机课程。

“后来到博士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出了一点感觉,才发觉原来生物是这么回事……我直到博士四年级以后,才对生物产生浓厚兴趣,才坚持下来。一旦有兴趣以后,加上我认为生命科学确实是很伟大、很了不起,一发而不可收,现在回都回不去了。”施一公说。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首席记者 林碧波  编辑:郑海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