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后的文一大院新貌。
文一路21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5幢苏式建筑一度破旧不堪。不过,现在这个小院子变化可大了:沿着莫干山路文一路口进去,改善后的院子里,一幢幢白墙黑瓦的楼房坐落其间,绿树成荫;名为“文一大院”的院落墙上还写着“集体力量大 团结就是力量”等标语,又留下了岁月的些许痕迹。居住在这儿的居民说,是庭院改善改变了他们的环境,提升了他们的居住品质。
在杭州,像文一路21号这样的苏式筒子楼已经不多见了。这座院子里的5幢房子曾作为浙江工业大学教师宿舍存在了许多年。一处老屋就是一个故事,一个老地方就是一段历史,如果说城市也有记忆,那它们就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五六十年代,筒子楼里锅碗瓢盆丁当响,一家老小挤在十几个平方的小屋里,每天早晨排队上厕所,小伙伴们搬着板凳去邻居家里看电视,在院子里一起玩沙包、跳房子、跳皮筋,夏天晚饭后,大家在院子里吃饭喝茶聊天,居住在筒子楼里的居民既有快乐也有辛酸。
从去年11月起,文一路21号开始庭院改善。现场施工人员介绍,在庭院改善中,无论从选材还是色调都充分尊重和延续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没有不锈钢保笼,因而庭改施工中,就在一楼窗户外面装上了铁艺仿古铜色防盗窗;过去没有雨篷,庭改中,每家每户窗户上装上了钢结构包成的雨挡,就连晾衣杆都选用竹竿。原先的立面年代久远呈现灰黄色,这次外面包了一层“新衣”:一楼离地面50厘米以下用花岗岩,一楼离地面50厘米以上有仿古青砖贴面,一楼以上全部涂上了白色涂料,顶部装上了玻纤瓦。
除了外立面是新的外,楼道里也粉刷一新,有的人家没有独立厕所,也进行了拼接。每个楼道安装了电控门,主干道全部铺上了沥青,每幢楼之间用人行道板铺装。院子里种上了樟树、桂花树、槭树、红枫、晚樱、紫薇等乔灌木,错落有致,院子中央的休憩凉亭便于夏季人们茶余饭后纳凉。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一处反映浙江工业大学历史的景观墙浮雕,记录了从1953年起浙江工业大学的前身杭州化工学校的成立,到浙江化工专科学校、浙江化工学院、浙江工学院和浙江工业大学一步步演变的过程。
“原先院子里就是菜地,环境差得不得了,现在变化可大了。”文一路21号大院一号楼2单元的张女士家刚刚装修完毕,高兴地领着我们参观她家的房间。庭院改善后,外在环境清爽了,像张女士这样,很多人家也在忙着改善屋内的小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