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决定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3-01-09 10:41   

(2022年12月26日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密结合杭州实际,引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就全面深化“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系列变革性实践、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作出如下决定。

一、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1.充分认识党的二十大的历史性意义。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郑重宣示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深刻阐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市上下要深刻理解蕴含其中的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坚定不移把党的创新理论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率先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路径,在实干争先中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杭州篇章;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汇聚起“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的磅礴力量。

2.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两个确立”已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写在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写在了中国的大地上,写在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坎上,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最大的原则。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对“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深刻领悟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和实际行动,健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制度机制,贯彻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完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闭环落实机制,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3.准确把握“八八战略”的现实性意义。“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孕育和实践的集中体现,是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生动实践的总抓手,是指引我们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城市范例的总纲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始终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一以贯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通融合起来,坚持好、运用好“八八战略”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与时俱进创新“八八战略”的实践载体,构建市域层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杭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以杭州的先行探索为全省全国提供实践范例。

二、坚决扛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使命任务,以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诗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城市范例

1.进一步明确“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前进,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以“再展雄风、再创辉煌”的志气勇气豪气,全面深化“奋进新时代、建设新天堂”系列变革性实践,更好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城市内涵式发展,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幸福杭州建设,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率先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共同富裕和现代化路径,在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中展现头雁风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城市范例。

2.进一步完善“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安排。按照党中央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形成具有杭州特点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

到二〇三五年,我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城市综合实力大幅跃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建成全球创新策源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全球创新型城市前列的地位不断巩固;建成特色优势明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节点作用有效发挥;建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典范,基本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杭州、平安杭州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建成一流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人的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促进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全国领先,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建成新时代美丽杭州,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全面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高水平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未来五年是杭州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窗口期,主要目标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突破,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发展策源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内大循环的强劲动力源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大链接点基本建成,力争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5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4%,杭州亚运会成功举办,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持续增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加快形成,营商环境竞争力跃居全球前列,争取跻身世界城市名册排名前60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领域法治化水平全面提升,平安杭州建设持续走在前列,始终位于全国最智慧、最安全城市行列;历史文化魅力精彩呈现,世界遗产群落联动效应充分彰显,宋韵文化传承展示中心全面建成,文化产业竞争力更加强劲,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全面显现;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万元,家庭年可支配收入20万元至60万元群体比例超过50%,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7以内,人民享有更高品质生活;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美丽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全域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3.进一步强化“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工作导向。一是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强化党的宗旨意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更好把握人民意愿、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激发全社会活力,共建共享美好生活,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二是创新制胜,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把强化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持续深化创新强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三是问题导向,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和工作着力点,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实事求是地对待问题,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率先破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共性问题。四是变革重塑,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更好发挥数字化改革牵引作用,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形成更多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不断增强市域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扛起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省会担当。五是团结奋斗,牢记“三个务必”,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紧紧抓住“难而正确”的关键事项,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善于在大战大考中赢得主动和先机,依靠团结奋斗交出新赶考路上的高分答卷。六是唯实惟先,牢固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意识,时时对标“四个杭州、四个一流”要求,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实干争先中扛起省会担当,在走新路、拓蓝海中展现头雁风采。

三、推进现代化战略支撑强基新实践,加快打造创新创业的新天堂

1.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深入推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形成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相匹配的创新体系化能力,坚定不移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举全市之力推进城西科创大走廊高质量融合发展,积极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的新型实验室体系,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群,吸引更多“国之重器”落户杭州,全力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化与浙江大学等在杭省部属高校的战略合作,支持之江实验室、中科院医学所等科研机构攀高峰创一流,实现杭州特色科技创新矩阵提能升级。深入推进“双尖双领”研发攻关计划和“登峰学科”建设行动,落实科研任务“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支持链主型企业、行业领军企业领衔开展产业链协同创新,优化科研创新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在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科技评价改革,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培育创新创业文化,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支持全面创新的良好氛围。

2.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45”行动,锚定全国颠覆性技术转移先行地、全国首个成果概念验证之都、全国最佳创业梦想实现地、全球科技服务中心核心区定位,积极推进概念验证支持计划,加快建设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技术交易服务平台,鼓励在杭高校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着力在畅通转化链条、发展中介服务、引育专业人才、促进技术交易、攻坚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力争未来5年实现技术交易额、新产品产值总和超1万亿元。做强做优市属国有企业产业投资功能,打造“3+N”基金集群,出台适应创投规律特点的政策性基金管理办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3.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坚持把人才作为发展的核心,持续深化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西湖明珠”工程等人才计划,大力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探索建立人才集团,完善“三定三评”人才认定模式,加大用人主体人才评价自主权,不拘一格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培育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壮大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打造高水平人才雁阵。扩大“杭帮彩”人才服务品牌影响力,迭代升级“人才码”,办好“杭州人才日”“一会一赛”等系列活动,深化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营造高品质的人才生态。

4.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深化跨区域教育共同体建设,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十五年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西湖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支持国科大杭高院、北航中法航空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推动杭师大争创全国一流大学、浙大城市学院争创全国百强大学。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探索,支持市属高职院校开设职业本科专业、建设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努力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上取得突破。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巩固扩大义务教育“双减”成果。加快建设学习型城市。

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实践,加快打造产业兴盛的新天堂

1.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做强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标志性产业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加快建设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五大产业生态圈”,强化链长负责制,推动“中国视谷”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坚持科创西拓、智造东联、创新成网、平台集群,支持城东智造大走廊高质量发展,支持钱塘新区打造产业新城、争创国家级新区,继续推动杭州高新开发区、临江高新开发区争先进位。深化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按照“一园一主业”原则扩大主导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开发区(园区)、特色小镇、小微园区错位发展,打造产业地标。建立工业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开展低效用地盘活整治,实现容积率和亩均效益双提升。深入推进雄鹰、凤凰、鲲鹏、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梯次培育,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世界一流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企业矩阵。

2.高水平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全面实施数字经济“1248”计划,打造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加速数字经济二次攀登。持续擦亮中国软件名城“金名片”,鼓励发展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前瞻布局元宇宙、量子科技、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加快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视觉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融合发展新范式,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三个全覆盖”行动。争创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建立健全数据产品交易规则和业务规范体系,推进杭州国际数字交易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省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

3.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围绕“两地四中心”,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全力打响“杭州服务”品牌。大力发展咨询评估、知识产权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壮大数字服务、金融服务等优势服务业,做强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高水平建设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着力提升武林、湖滨、吴山三大商圈品质,精心打造湖滨步行街、延安路商业街等高品质特色街区,推进动漫、电竞、文旅等沉浸式商业模式,构建百年老字号、国潮新势力、时尚风向标品牌矩阵,打造国家新型消费中心。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升级版,推进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强化科创、小微、“三农”等领域服务保障,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深化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建设全球跨境支付结算中心和国际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中心。

五、推进现代化制度体系重塑新实践,加快打造活力迸发的新天堂

1.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坚持以数字化改革引领系统性变革,迭代升级“1612”体系架构,完善重大应用集成贯通和特色应用共享落地模式。构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党政机关运行体系,构建一网通办、多端易办的政务服务体系,深化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全面提升“141”体系实战水平,加快实现基层治理“一网智治”。抓好国家级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分步分批次实施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打造若干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国企,并在融入全市产业振兴发展大局中大显身手、展现担当。加强重大改革“一本账”“全周期”管理,强化多跨协同、系统集成,取得更多制度型成果。

2.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高水平打造城市大脑2.0,在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数智宜居等应用场景建设上取得更大突破,探索特大城市数字治理系统解决方案。实施数字基建提升行动,深化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构建以数字交通体系为主体的全域感知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数字孪生城市。探索取消小客车限购、地面道路限行,开展“停车一件事”改革,破解特大城市交通拥堵难题。建立健全数据分级分类安全保护制度,完善数字城市防御体系。

3.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扎实推进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出台《杭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序做好世行营商环境评估备选工作。加快建设“掌上办事之城”,探索政务服务无感智慧审批,实现24小时自助办。积极推动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天天有感的“微改革”,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坚定不移推动“两个健康”发展,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深化“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深化“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活动,吸引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最优营商环境建设。巩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力度,推进信用杭州建设。

4.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主动接轨上海,深化各领域合作,高水平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打响G60科创走廊品牌。持续唱好杭甬“双城记”,加快建设杭合创新带、杭绍甬城市连绵带、宁杭生态经济带、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推动杭嘉、杭湖、杭绍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促进杭州都市区同城化,夯实杭州都市圈基本盘,更好发挥长三角南翼核心增长极作用。持续打造山海协作升级版,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和对口合作工作。

5.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建设,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深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强国际物流大通道和海外仓布局,打造国际数字口岸,探索“数字清关”等跨境电商新模式,高质量建设全球一流跨境电商示范中心、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放大自贸试验区杭州片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和综合保税区叠加优势,做强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品牌,实施跨境电商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加强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头部企业、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制定和应用数字贸易标准,打造具有鲜明辨识度的数字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建设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培育更多境外航线,打造世界级开放门户和临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六、推进现代化文化文明培育新实践,加快打造别样精彩的新天堂

1.打造思想理论高地。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深入实施铸魂溯源走心工程,高水平建设杭州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杭州实践”等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杭州辨识度的研究成果。体系化开展红船精神、浙江精神等传承弘扬,打造红色文化资源群落。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持续打造“1+N”国际传播全媒体矩阵和海外社交平台,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2.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一体化建设,推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深入实施“最美”群像选树计划,持续擦亮“最美现象”发源地品牌。全面推进“浙江有礼·最美杭州”市域文明新实践,放大“礼让斑马线”等品牌效应,提升新时代“志愿杭州”服务影响力,构建覆盖全市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

3.高水平建设一流历史文化名城。全力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西湖世界爱情文化公园建设,进一步提升良渚遗址“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圣地”影响力。深入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加快南宋皇城综保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统筹做好钱塘江古海塘、新登古城墙、天目窑遗址等文化遗迹储备申报工作,推进跨湖桥遗址、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等保护工程建设,构建世界文化遗产群落。持续开展城市记忆工程,强化金石篆刻、丝绸、茶叶、瓷器等东方传统文化元素活态传承,联动推进“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非遗传承,启动非遗馆区建设,进一步打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推动历史文脉薪火相传。

4.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建好用好杭州国家版本馆、之江文化中心、杭州博物馆、杭州美术馆、中国印学博物馆、杭州音乐厅等一批新时代文化地标,精心打造之江艺术长廊,高质量建成“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城乡一体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加快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加大体育公园和嵌入式体育场地建设力度,实现重大公共体育设施市域全覆盖。实施文艺创作攀峰行动,做精做优“中国网络作家村”“之江编剧村”等文艺原创平台,办好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等重大文化活动,推出更多体现时代特征、杭州特色的精品力作。做大做强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国家短视频基地、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产业平台,推进文化数字化,培育“文化航母”企业,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率先建成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着力打造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和国际重要旅游休闲中心。

七、推进现代化品质生活提升新实践,加快打造共享幸福的新天堂

1.深入推进扩中提低改革。实施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双倍增计划,有序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探索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体系。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实施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加大社会救助等领域投入力度,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社会救助保障标准,推进个人养老金先行试点。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打响“善城杭州”慈善品牌。

2.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民呼我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取得更大实效。积极探索“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扎实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和普惠托育体系集成改革,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全覆盖,推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全市域覆盖,制定落实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配套政策措施,推广公办幼儿园托幼一体化、产业园区和企事业单位嵌入式办托模式,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构建大健康体系,深化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三甲医院区、县(市)全覆盖,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善大病保险制度和慢性病管理机制,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院前急救能力建设,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努力让更多人住有宜居。

3.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实施“百社示范、千社提升”工程,联动推进未来社区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实施二次供水、老旧污水管网和燃气管网更新改造,完善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的公共服务矩阵。深化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核心功能配套标准化建设,探索乡村建设联动乡村经营模式,建成一批引领品质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标杆乡村。

4.构建西部区、县(市)跨越式发展新格局。完善以生态补偿为重点的转移机制,以更大力度支持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深化区县(市)协作、联乡结村、“三百帮促”等机制,积极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向西拓展,建立紧密型的教共体、医共体、帮共体,实现西部区、县(市)与主城区公共服务水平大体相当。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科技强农、装备强农行动,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因地制宜打造优质农产品特色品牌,实施“强村公司”培育计划,推广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共富模式。大力推进文旅西进,高水平开发“诗路文化·三江两岸”和“吴越千年·天目叠翠”世界级文化旅游带,培育成为带动西部山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八、推进现代化生态治理优化新实践,加快打造独特韵味的新天堂

1.着力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制定实施国土空间总规,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做优主城、做强辅城、集聚县城、培育重镇,加快构建“一主六辅三城”的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空间结构,形成东西并进、南北互动的市域一体化格局,高标准打造全域美丽新杭州。加快萧山国际机场、杭州东站、杭州西站、杭州南站、钱塘高铁站等客货运枢纽建设,有序推进地铁四期等重点工程建设,构建“窄马路、密路网”路网体系,打造便捷、高效、安全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

2.持续擦亮自然生态本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健全“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实施重点生态敏感地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程,积极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湿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西溪湿地一体化保护管理,加强湘湖、铜鉴湖、大湾区等湿地综合保护利用,抓好千岛湖沿湖湿地和钱塘江、运河、苕溪流域湿地群的生态修复,加快打造湿地公园群落,争创国际湿地城市。

3.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聚焦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车辆清洁化,深化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治理,实现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清洁化改造,提升城乡污水收集处置能力,打造全域“污水零直排区”升级版,确保市控以上断面水质100%达标,全面完成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全面开展土壤治理修复,持续推进各类固废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级无废城市。

4.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国家试点,抓好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发展生态增汇型农业,做强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深化能源结构调整,加快白鹤滩至浙江高压直流输电项目配套、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科学布局城市光伏发电及储能设施,加快充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煤改气”工程。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加快“两山银行”建设与“林业碳汇”创新探索,深化国家级碳汇交易平台(双碳平台)建设,打造国家“双碳”领域示范标杆。

九、推进现代化民主法治建设新实践,加快打造良法善治的新天堂

1.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杭州的生动实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落实和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构建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凝聚共识、服务群众有效机制,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丰富拓展基层民主实践,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街道居民议事会议、基层立法联系点、“请你来协商”、委员工作站、民生议事堂等载体建设,深化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1+X”民意互动平台,完善“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机制,拓宽群众参与路径。围绕建设“六个之窗”,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建设新时代多党合作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入推动宗教工作中国化,加强港澳台侨交流合作,更好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画出最大同心圆。

2.全面深化法治杭州建设。加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探索形成更多具有杭州特点的创制性立法成果。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构建协同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推进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规范化,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便利化,完善“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系。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数字法治监督体系,加快全域数字法院建设,巩固“共享法庭”“非羁码”“安帮码”等创新成果,健全案件管辖权移送和提级审理机制。加快法治社会建设,高水平建设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3.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杭州。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除险保安长效机制,加强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推进杭嘉湖南排后续西部通道等重大水利工程,统筹城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和各类灾害预警响应、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确保城市安全高效有序运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四大行动”,强化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健全债务、金融、房地产等经济风险防范化解机制,贯彻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突出抓好网络(数据)安全工作,动态消除各领域各方面重大风险隐患,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让城市运行更安全、治理更高效。

4.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小脑+手脚”基层工作体系,推行“县乡一体、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改革,完善党员干部进村入户长效机制。深化党建统领网格智治,突出融合型大社区大单元治理,构建多跨协同、一体联动、扁平高效的治理架构。进一步落实好《信访工作条例》,开展“双查三建议”试点工作,推动信访工作“双向规范”。推进警源、访源、诉源“三源”治理,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整治各类突出违法犯罪。

十、全面贯彻“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确保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

1.全力做好亚运会筹办。利用亚运会延期举办带来的“窗口期”,坚持城市侧和赛事侧“两手抓、两线并进”,进一步谋深做细总任务书,做好亚运场馆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推进“亚运在线”和MOC开发应用,扎实开展实战测试演练。积极培育亚运标志性成果和特色亮点,高水平打造智能亚运、平安亚运、绿色亚运、人文亚运,策划匠心独具的亚运圣火采集、火炬传递仪式和开闭幕式,周密细致做好赛时组织服务和维稳安保,确保办一届成功、精彩、经典的亚运会。

2.持续放大亚运效应。持续深化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品质提升攻坚行动,营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最佳体验。大力开展“迎亚运讲文明树新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加强亚运场馆惠民开放和综合利用,优化体育设施布局,提高办会办赛能力,打造国际赛事之城、国际会展之都。深入实施国际投资贸易、国际城市魅力、国际公共服务、国际传播能力等专项行动,全面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资源配置力和国际竞争力,高水平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

十一、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1.大力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按照党中央部署,高标准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高质量开展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的主题教育,完善“两个维护”制度机制,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政治家访,扎实推进“第一议题”制度,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完善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八八战略”综合评估成果转化运用,全面落实党内法规制度,切实加强政治监督,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浙江见行动、杭州真落实”。

2.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干部成长选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加强领导班子领导力和干部执行力评价,注重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动真碰硬推进干部能上能下。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一把手”选任和战略储备,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工作机制,统筹抓好女干部、党外干部等培养选拔,推进跨地区、跨部门制度性交流。健全党员干部改革创新容错免责、容错裁定和不实反映澄清正名机制,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意见贯彻落实,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

3.持续提升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纵深推进“争星晋位、全域建强”行动,大力实施“领雁工程”,深化党建联建、共富工坊建设,推动村(社区)党组织全面达标、整体创优,打造堪当重任的基层执政骨干和党员队伍。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完善行业协会、基层商会党建工作,实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全面有效覆盖。统筹加强机关、国企、学校、公立医院等各领域党建,深化小区党建、物业企业和业委会党建、未来社区(乡村)党建,推动各领域党建工作融合发展。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常态长效机制,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新路径,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

4.不断深化“清廉杭州”建设。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持续深化企业大走访,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坚决整治“三不”问题,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紧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问题,紧盯隐性腐败、新型腐败,以零容忍态度“打虎”“拍蝇”“猎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抓好派驻机构改革,锻造纪检监察铁军,持续深化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巩固深化“市委巡察机构在上下联动中更好发挥作用”试点工作成果,加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市域打造清廉单元,大力弘扬新时代廉洁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高婷婷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