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Eng|繁体||
时政要闻   领导重要讲话   新政解读   新政要览   图片新闻   杭网议事厅   区县传真
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网> 杭州新闻中心> 杭州新政> 市委、市政府文件
 
“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13—2020年)
2013-08-29 07:30:22 杭州网

六、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

19.优化产业布局。实施“东优西进”、“腾笼换鸟”等战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进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市域经济发展格局。实施平台整合工程,以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为主平台,推进开发区(园区)的优化、调整、扩容和提升,推动向高新产业园、信息软件园、电子商务园、文化创意园转型升级。以实施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加快杭州高新开发区、杭州经济开发区、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西溪谷、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西湖科技生态城等科技和产业大平台建设。加快杭州国际商贸城等服务业发展平台建设,推动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完善“城市、平原、山区”三大农业圈层,建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

20.调整产业结构。按照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的杭州“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发挥杭州优势,大力发展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先进装备制造、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创新型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紧密结合,推动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相互运用,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动纵向产业链与横向产业链有机融合,通过“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和营销模式创新等手段,抓好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入应用,推进产业链向研发和营销两端延伸。

21.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坚持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为突破口,有针对性地集中力量开展攻关,协同突破技术瓶颈,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引导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先进标准,努力在若干产业和技术领域形成领先优势。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采取综合措施,支持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合力抢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健全文化技术创新体系,深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提升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继续深化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城市高端综合体、城市基础建设项目,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深入实施“雏鹰计划”“青蓝计划”和“蒲公英计划”,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推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

22.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要求,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开展绿色企业创建工作,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循环产业链。以节能降耗减排为方向,推进工业园区生态化建设与改造,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基本达到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要求,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基本实行生态化改造。提高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推广生态型种养模式,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和基地,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推进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建立健全再生资源现代回收体系,实现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探索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体系,鼓励低碳设计,认证低碳产品,建设和培育低碳产业链,促进低碳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七、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23.加强城市景观和建筑风貌设计。加强城市重点地段、重点区域城市设计和标志性建筑设计,重点做好主要景观轴线和主要节点、地标性建筑、城乡接合部、城市主要出入口的规划设计,营造城市空间景观特色。实施西湖东岸景观提升工程,严格控制建筑高度,调整和优化建筑屋顶形式和色彩,塑造优美的天际线。加强西溪湿地周边建筑景观控制,确保湿地风貌与周边景观、人工建筑与自然植被和谐统一。引导钱塘江两岸建筑高度布局,丰富城市景观层次,增强沿江城市景观特色。探索制定发展绿色建筑实施方案,积极推广绿色建筑设计和建设。加强城市建筑色彩引导和控制,形成具有地域特质的城市建筑色彩。注重对城市街景、建筑物、公共空间等实行艺术化设计和人性化改造,打造一批建筑精品和城市亮点。

24.健全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坚持发展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水上巴士、公共自行车“五位一体”的大公交体系,积极推进公交提速、公交先建,提升公交分担率。优化公交运行格局,加快主城区到副城、组团的公交体系建设,完善主城区和五县(市)公交对接,实现区域城际公共交通一体化、市域公共交通网络化。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序推进地铁一期、二期工程和主城区至富阳、临安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基本形成轨道交通网络,提升地铁服务能力。扩大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能力,提高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密度,逐步向五县(市)覆盖。发展公共电动汽车租赁。加强景区周边停车换乘设施建设,控制进入景区的车辆数量,建立公交主导的景区游览交通体系。健全智能交通体系,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提高交通管理服务效率。

25.优化城市社区和居住小区环境。围绕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创新城市管理举措,建设智慧城管系统,促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变。加强洁化绿化亮化序化长效管理,继续深化背街小巷、危旧房、庭院等改善工程,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工作,完善基本公共配套设施,改善社区和居住小区环境。加大对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景区村落整治和管理,冻结、控制景区内城市住宅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强社区绿地、社区广场、社区活动中心等尺度宜人的绿色休闲空间建设,丰富社区文化,营造优美环境,打造文明社区。以低碳示范社区试点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绿色小区创建活动。加强新建住宅小区绿色低碳设计,积极实施立体绿化、垂直绿化。

26.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加快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两岸的生态景观保护和建设,重点保护“三江两岸”自然生态环境,突出山水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融合,高标准建设“三江两岸”展示馆,有效串联沿线山水景观和文化要素,打造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保护和修复沿线山体及自然生态系统,整治码头、工厂、仓库等沿岸人工景观环境。绿化美化彩化沿江景观带,合理布局沿岸开放空间公共艺术,适度实施城区段景观亮化工程,提升滨水生态景观和城镇天际线景观。统筹协调好城镇、乡村、景区三者关系,实施保护水源水质、促进产业转型、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两岸环境、修复岸线生态工程,带动全域品质提升。

27.深化“美丽乡村”建设。优化“美丽乡村”建设区域布局,以中心村、精品村、特色村、风情小镇创建为载体,推进沿江沿河沿湖沿路环境整治和景观带打造,形成主体鲜明、生态优美、设施服务配套、文化传承深厚、产业特色鲜明的乡村风情带和精品区块。深化提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继续加强农房改造和危房改造工作,推进村庄生态化有机更新,完善改水改厕、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等设施,加强农村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环境品质。统筹推进村、水、田、林、路为重点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保护乡土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结合农村资源条件和用能习惯,因地制宜推广小水电、农林废弃物等绿色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促进农村生活用能高效化、清洁化。加强气象事业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原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多样化非农生态产业,增强农业生态功能。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传承乡村淳厚民风,加强乡村文化挖掘保护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等特色工作。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村庄建设和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绿色文明的“美丽乡村”。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郑海云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开心  豆瓣  人人  Twitter  Facebook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大政纵览
 
·聚焦2010年杭州市两会
·杭州向全国派发旅游消费券
·2009年三大报告公示
·印象西湖,杭州的一张金名片
·杭州向67万市民派发亿元消费券
大政图鉴
 
建德 为留守娃赠送开学...
 
3D打印创意无限
 
订单培训 授之以渔
 
瓷上乾坤 百变好猫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