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可“刷脸” 公益服务时间能“存储” 订制服务只需“点一点” 拱墅区开拓智慧养老新模式
杭州网  发布时间:2020-12-05 07:05   

商报讯 一碟千张包,一小碗红烧肉,再选些时蔬类菜品……67岁的黄阿姨端着餐盘走到取餐区最左侧的收银台。除了分管收银的工作人员外,这里还有一台自助收银机,前来就餐的人往收银台前一站,只需几秒,就能靠脸“刷”完餐费。

这里是拱墅区祥符街道蓝孔雀社区的阳光食堂,自今年重阳节正式启用后,社区的老年居民们便有了舒适、便捷的就餐场所。每到中午,这个能一次性容纳50人同时就餐的食堂人气总是“爆棚”,如果去得晚了,那些让你心心念念的“明星菜品”可能就卖光了。

如今,蓝孔雀社区的老年居民已然习惯了这些融入生活的便利,而这也是拱墅区近年来在智慧养老、康养服务资源有效融合方面进行大胆探索的一枚缩影。

一个“阳光大管家” 包揽养老服务方方面面

说起拱墅区的养老实践,就不得不提“阳光大管家”。

2018年,拱墅区开发“阳光老人家”综合管理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并于当年的7月1日正式上线。经过不断的功能叠加以及设计架构,阳光大管家平台逐步完善。

记者从拱墅区民政局了解到,“阳光大管家”平台涉及养老大数据、服务订制、监督反馈、互助联动、全天候支援保障五大子平台,包括辖区街道、社区的居家养老中心、老年食堂、志愿者服务站点等基本情况。通过平台后台的各类图表,可以实时掌握如紧急呼叫救援的响应次数、不同街道选择平台服务商的情况等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积累对平台服务商服务行为进行纠偏,对全区的智慧养老服务情况进行分析,为后续养老政策的调整提供参考。

“阳光大管家”网络系统包含社区工作者、运营方和老人的手执设备,以及后台信息处理两部分,具备老年人远程健康监护、一键报警、LBS定位、服务预约等功能。老年人可随时通过“老人家APP”“阳光大管家”网站PC版、拨打热线等方法,根据自身需要订制个性化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还可通过统一发放的移动终端“一键呼叫服务”。据统计,截至11月30日,“阳光大管家”平台共计服务90115人次。

除此之外,拱墅区10个街道94个社区均分配有“阳光大管家”账户,同步吸纳64个为老服务商注册入网,培训183名服务人员实现网上订单操作,并基本实现服务全过程监管。简单来说,当服务人员接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订单时,可以通过小程序在指定地点扫码开始、结束服务,并第一时间将服务开展情况反馈至平台,切实保证服务质量。

远程医疗入驻“健康小屋”

家门口的健康管家

除却日常生活与养老服务,“阳光大管家”在逐步升级的过程中,将“远程医疗”也纳入其中。去年10月,拱墅区联动浙江华数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九六三四五便民服务中心,构建“智慧养老远程医养”服务项目,杭州市首个“远程医养”社区试点就定在了蓝孔雀社区。

作为以“新杭州人”为主要业主群体的社区,蓝孔雀社区“阳光老人家”将康养与文化结合起来,站点一楼设置了康复室、互联网问诊、日间照护室、心理咨询室、洗浴室等与老人健康息息相关的科室;二楼则主打文化活动,既有亲子娱乐区、老年电大教室,又有茶道区、手工艺区、书画室等“专门性”区域。

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设置在一楼“健康小屋”内的互联网问诊室内装有阳光大管家的远程医养应用,能够实现健康小屋随时测的便捷性、后台数据及时看护的及时性、远程医生连线咨询的灵活性。简单来说,老人在社区站点绑定身份信息后,就可以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健康档案,之后每次来站点测量血压、心率、体脂率等生命体征时,数据就会与档案进行自动比对,如果出现异常,则会以短信等形式及时告知,并给出相关的复查建议,宛如身边多出了一个“健康管家”。

探索“时间银行”机制

实现“互助化”服务

日前,拱墅区制定《拱墅区“公益银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拱墅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积分兑换计划》,探索建立“时间银行”机制;并以华丰社区为试点,构建“区运营管理中心—街道服务站—社区服务点”的“时间银行”三级实体服务网络。

所谓“时间银行”,就是指以社区为基础,吸收志愿者,为高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使其通过累积志愿服务时间,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兑换其他服务或物质回馈,实现“低龄存时间、高龄取服务”,推动形成互助养老新格局。

据悉,“时间银行”在“阳光大管家”上试运行后,将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积分兑换与捐赠、服务公开、需求发布等数据延伸至各街道、社区及“拱墅阳光老人家”微信小程序等使用终端,让用户能够一目了然。截至目前,平台登记在册的“好帮手”达3446名,服务场次3576次、 服务人次50002次,存储4342小时,志愿者服务满意率100%。

下一步,拱墅区还将继续深化“互联网+”的运用,增强数据运用、分析、研判,逐步提高服务提供和监管能力。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苗露 通讯员 高雯 翁利清  编辑:陈东
返回
杭州网·杭州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