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余杭区瓶窑镇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培育和传承,挖掘并保护了一批有地方特色、历史积淀的非遗项目,不断推动非遗活化的传承。目前共有非遗项目13个,非遗传承人6位。 深挖细掘 点亮非遗保护“聚光灯” 为更好地保护本地特色文化,瓶窑镇制定了包含收集、走访、培育、整理、申报5个步骤的挖掘流程。与此同时,瓶窑镇还建立了省、市、区非遗项目组成的“瓶窑遗拾”项目管理库,收集所有与瓶窑非遗相关的文字资料、视频图片等,整理归档,高效管理每个非遗项目。 今年,包含全镇13个非遗项目的书籍《瓶窑拾遗》编纂完成,对历年来瓶窑镇挖掘非遗的相关工作做了集中展示。 全民参与 用好文化传播“麦克风” 近年来,瓶窑镇的特色非遗项目走向了众多广阔的舞台。余杭纸伞代表余杭非遗文创产品亮相米兰设计周,良渚玉雕参加“余杭——韦尔特‘艺术反射’作品展”,融入石濑花灯元素的舞蹈《荷风嬉雨》走进国家大剧院,新编原创舞蹈《石濑花灯》崭获新加坡亚洲艺术节舞蹈大赛金奖等,使得非遗项目不仅“活”起来更是“火”起来,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文化自豪感。 瓶窑镇还启动了“非遗进校园”活动,自2017年起,将非遗传承项目和传承人“送”到全镇各中小学、村社文化礼堂(家园)的第二课堂。学生通过每周2个课时的校本课程和现场教学、现场制作等方式深入了解非遗文化,不断推动非遗活化的传承。 活态传承 打造文旅融合“主舞台” 今年6月瓶窑镇非遗馆群开馆,成为杭州首个“非遗街区”。“非遗街区”引进了余杭各地非遗项目及产品,对非遗产品和包含非遗元素的农文旅产品进行集中展销。 除此之外,还有非遗传承人开设课堂面对面传授技艺,并联合学校、企业、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大型研学活动。目前“非遗街区”已引入运营及研学团队20余支,开辟出“非遗体验、养蚕体验、手绣体验”及“绣艺之旅、蚕桑之旅”等研学游览线路。 瓶窑镇还积极招引自然造物、国呜影视等4家优质文创企业及文创人才入驻“非遗街区”,设计研发出特色非遗文创产品,并带动了500多万元文创产品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