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担纲“两区”建设重任之后,高新区(滨江)又见“国字号”试验区大动作。
就在近日,高新区(滨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成为全国第8个专注于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先行试验区。
向知识要生产力,已非一句口号。在有着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等17个国家级载体后,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的高度融合,也在高新区(滨江)变得更加密切——而后者,已经成为杭州乃至浙江地区经济增速最快的地区。
又是滨江
在去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云在主旨演讲时称,“很多人讲电商有假货问题、知识产权等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是乐趣所在。”
尽管每年阿里巴巴“10亿元”打假,但马云仍然觉得在此方面需要探索创新,并得到政府帮助。事实上,这些年在高新区(滨江)得到迅速发展的阿里巴巴,也同样与当地在知识产权方面有着深度合作。
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已经采取省、市、区三级联动方式与阿里巴巴建立案件交流机制,就知识产权方面进行专项行动,打击假冒专利商品。”
而在更高层面,高新区(滨江)已经构建完成知识产权的服务体系。截至目前,有37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53家知识产权投融资机构相继入驻高新区(滨江),涉及知识产权代理、受理、咨询、运用、维权等流程服务。
一个细节是,在过去的2014年,高新区(滨江)的企业以知识产权质押方式获准质押贷款金额达到8680万元,而其中专利质押融资达到4180万元。
试验什么
很多人会问,“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到底试验什么?
以新近上线的“杭州高新区(滨江)数字安防产业专利导航数据库”为例,收录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亿条专利文献,并保持每周更新。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这个数据库是免费对高新区(滨江)的数字安防企业开放的,这也是浙江首个为区域产业发展搭建的专利导航公共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库,可以让很多企业了解行业最新信息、监控竞争对手的动态,避免走弯路。比如,通过数据库的可视化3D地图,直观展示某一技术领域或竞争对手专利的布局情况,快速定位技术的密集区和空白区,为企业未来的技术研发方向提供导航的功能。”
而在专利检索页面,达尔文的一句话被置于首页,“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到普遍的规律或者结论。”
另外方面,高新区(滨江)也屡有创新动作。比如,物联网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即将启动运营,基金规模拟在2亿元以上。这只基金,系浙江地区在知识产权方面首只基金,据了解,该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将40%左右的资金投资用于构筑、运营产业专利池,帮助企业在未来行业发展格局中获取主导权,共同防御知识产权风险。
知识产权就是产业力量
知识就是力量。
在信息经济大肆发展的今天,知识产权的力量,更被附加在产业之上,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核心之力。
这种重视同样来自国家层面。2009年至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已派出38批次共214名专利审查员奔赴高新区(滨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技术进展、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从而提升企业的专利申请、运用、管理和保护水平。
而事实上,有关高新区(滨江)的专利申请,已走在浙江省前列——截至2014年,拥有有效发明专利461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1件,这个数据放到全国,仅为4.9件。
就在今年前10个月,高新区(滨江)专利申请量又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已经达到8240件,同比增长66.94%,增长率高于全市平均增长率39.03个百分点。
不过,在获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之后,知识产权的力量更被凸显。高新区(滨江)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将知识产权服务融入产业发展,与创新主体互动成长。具体包括“构建知识产权创新生态系统,强化知识产权运营转化,提升优势产业国际化发力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以及深化国际交流引进培育,着力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的集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