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人生活再低碳一点,美丽杭州的“颜值”会不会爆表? ——写在杭州提前完成“十二五”低碳发展目标之际
良渚文化村垃圾分类推广中心
昨日省发改委发布《2014年浙江省低碳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杭州“十二五”低碳发展目标已提前完成。
昨日公布的全省首批15个低碳试点社区名单中,杭州占了3席,分别是东新园社区、良渚文化村、环溪村。
来自杭州、宁波、温州、绍兴等地的70余名社区工作者,昨日浩浩荡荡地涌进了位于余杭区的良渚文化村。在昨日公布的全省首批15个低碳试点社区名单中,良渚文化村社区名列其中。他们正是来“取经”的。
这样的场面,于良渚文化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徐一村而言,早已习以为常。他几乎每周都要接待3拨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杭州低碳社区建设究竟有哪些经验值得他们“趋之若鹜”?接下来杭州还有哪些事情要做?
良渚文化村的低碳实践:垃圾变身有机肥
中午,良渚文化村食街,宽大的遮阳伞下,村民们正享受着村民食堂的美食,而食堂的餐厨垃圾,则被运送至村里的垃圾分类推广中心进行处理。
乘电瓶车5分钟车程就到了垃圾分类推广中心。眼前这幢建筑,让人无法与垃圾联系在一起。社区党支部书记徐一村说,这个推广中心耗资600万元,占地3000多平方米,内设影音宣传室、垃圾堆放点、垃圾处理区等不同分区。
玻璃窗里,是一条垃圾处理流水线,工人们正忙着分拣刚刚送来的餐厨垃圾,可回收的留下,其余的则被传输带送至垃圾处理器的发酵池,经过发酵、烘干、成粒,最后变成有机肥。
徐一村介绍,两台厨余处理设备日处理垃圾量1吨,每月能产出有机肥1000多公斤,“这些肥料我们会通过志愿者活动回赠给社区居民种花养草。”
良渚文化村分为白鹭郡南等6个小区,共占地10000亩,目前有近8000常住人口,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不是个小数目,“将垃圾处理流程展示给大家,旨在宣传推广垃圾分类的低碳理念。”
垃圾分类推广中心,仅仅是良渚文化村探索低碳社区建设上的一个缩影。此外,社区还制定了《村民公约》,就小区绿色出行、低碳购物、闲置物品回收等26项事宜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让低碳生活理念深入人心。
杭州低碳实践:形成“二三一”的产业结构
昨日,来自宁波、温州、绍兴等地70余名社工来杭就低碳社区建设“取经”。杭州在这方面有哪些“经”可取?昨日省发改委发布的《2014年浙江省低碳发展报告》或许能给你答案。
报告显示,杭州“十二五”低碳发展目标已提前完成。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杭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的若干意见》、《淘汰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十二五”期间先后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500余家,产业结构加速向低碳方向集聚,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形式(即第三产业的占比大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占比大于第一产业),去年三产占比达到55.1%。
最值得一提的要数低碳交通建设了。资料显示,杭州先后投入了500辆纯电动出租车、3300辆CNG(压缩天然气)双燃料出租车、2000余辆LNG(液化天然气)公交车、80000辆公共自行车,初步建立了由公共自行车、电动出租车、低碳公交车、水上巴士和地铁组成的绿色公交体系,尤其是公共自行车,累计租用超4亿人次,并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推广。
当然,低碳城市建设少不了社区的力量。杭州在全市40多个社区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形成社区居民共同履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低碳生活理念及消费模式。东新园社区、良渚文化村、环溪村,都是低碳社区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