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古钱币。
上世纪50—80年代全国各地的各种票证。
清代账房先生穿过的长褂子。 记者 李忠 摄
提起粮票,现在60岁以上的市民大概都不会陌生。从上世纪50年代起,全国发行粮票,从此家家户户过日子都离不开这些票证:棉油票、菜油票、肉食品票、棉子饼票、煤球票、饭票……改革开放后这些票证退出了流通领域。
昨天,这些粮票重新集中到一起,在中策财会博物馆展出,成为历史的见证。
中策财会博物馆位于杭州市霞湾巷65号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霞湾校区科学馆一楼,免费对外开放。
中策财会博物馆面积约300平方米,内藏有中国历代古钱、汉代钱罐、唐宋珍币、明代铜料、清代契证、民国雅具、现代票据、计量工具等160余件历史遗珍,藏品总价值500万元。
馆内有不少藏品蛮有意思的。比如50年代余姚发行的菜油票、棉油票、棉子饼票,60年代缙云发行的菜票,绍兴发行的肉食品票,还有新疆建设兵团发的机油票……吸引了不少参观者。
来自萧山的金雷大手扶着老花镜,一边仔细观察每张票据,一边连连感叹:“以前用的就是这些,隔了20年看到感觉太亲切了。”
除了粮票,还有很多藏品记录了过去
那个时代人们生产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比如60年代的节约券,这张券相当于一张荣誉证书,当时如果有人把国家发的粮票节省下来上交国家,就等于为国家作了很大贡献,政府就发他一张节约券。
还有一本1968年缙云县劳动工分簿,里面记录当时公社社员每天干的活,有页写着“9月15日大队植树记14工分,10月23日下午割稻记5.5工分”这些工分积攒到年底再统一到生产大队兑换工钱。
值得一提的是,中策财会博物馆是由“80后”收藏家蒋兆悦捐赠的。这位1989年出生的年轻收藏家是浙江民间收藏家学会会长,私人拥有藏品约13万件,已捐赠2.5万余件,其中向其母校中策职业中学已捐赠2家博物馆:全国首家奖状题材博物馆、浙江首家烹饪专题博物馆。
对于捐赠的第3家特色博物馆——中策财会博物馆,蒋兆悦表示,不仅是为了拓宽学弟学妹们的专业视野和知识面,更是希望向社会通过推广收藏文化,增加城市的文化积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