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金鸡报晓,下有石羊把门。”自古境内流传着两大地理历史典故,还有卞和未识之玉印,源出《论语》之里仁。一方充满灵气的山水,曾孕育了唐代状元施肩吾、吴越国八都将睦州刺史陈晟等一大批知名人士,吸引了罗隐、徐霞客、苏东坡、刘伯温等历代文豪政客流连忘返……富阳洞桥,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岩岭湖休闲综合体上。
古道留下苏东坡、徐霞客履痕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葵烧笋饷春耕。”这首诗正是苏东坡当年走葛溪古道经过新登、洞桥时有感而发的,按照诗中描写的景物,就是现在这个时节。
据考证,葛溪古道的路线为:从新登出发→塔山→潭山头→湘主→湘溪→三溪口→洞桥。这条古道,苏东坡当年多次往返,留下许多诗篇和笔迹,其中就有《南新道中》诗,可惜的是这首诗没能保存下来,我们已不得而知其中的意境,但从晁补之(苏东坡同榜进士晁端友之子)《次韵苏公和南新道中》诗中还可以略知一二:“山园芙蓉开,寂寞岁云晚。公来无与同,念我百里远。寒飆吟空林,白日下重巘。兴尽还独归,挑灯古囊满。”诗中的“山园”指的就是洞桥的“陈氏园”(唐末睦州刺史陈晟的故居)。后来苏轼又写了《新城陈氏园,次晁补之韵》,再次其韵来酬和:“荒凉废圃秋,寂历幽花晚。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我来亦何事,徙倚望云巘。不见苦吟人,清樽为谁满。”
除了“陈氏园”,洞桥的天云山也留下苏东坡的足迹,菖蒲村袁氏家谱中有记载。苏东坡在佛光禅寺留宿,并吟诗一首:“岩高峡锁小古庙,老僧夜敲钟声遥,炊斋小衲鸡报晓,楼底桥小水声扰,桥下横系客车到,携锄农夫犬吠郊,今日云山何萧条,明朝寄桥应热闹。”后来,林僧逋公就将此诗录刊在寺壁上。
在洞桥,还有条有名的古道,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走过的。在《徐霞客游记》卷二“浙游日记”中,就详尽地记录了他经过这条“龙马古道”到富阳的过程。
明崇祯九年(1636年)十月初四,徐霞客游玩了杭州后,从余杭、临安,经高坎、下圩桥(今夏禹桥)、全张、乾坞岭,最后从南新折入龙马古道,线路是:青牛岭→噎水灵官(枫林咽泉)→天雷庵→灵隐洞→马岭。“环坞一区,东西皆石峰嶙峋,黑如点漆,丹枫黄杏,翠竹青松,间错如绣,水之透壁而下者,洗石如雪,今虽久旱无溜,而黑崖白峡,处处如悬匹练”,徐霞客在游记中,一路赞叹富春山水是大自然的造化,让他“心甚异之”。
如今,积淀着丰厚文化底蕴的葛溪古道、龙马古道,已成为“驴友”们跋涉的圣地。
|